
千年玉脉滋养,十万匠人雕琢。镇平,这片不产玉的土地,凭借世代相传的技艺与敢闯敢拼的精神,铸就了 “中华玉都” 的传奇。镇平玉雕也早已超越产业范畴,成为承载文化自信的精神符号。当下,面对消费迭代与产业变革,如何破解同质化困局、激活传统技艺、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本刊对话镇平县玉管委主任宋哲,立足产业根基,聚焦 “新玉商” 培育、“玉 +” 战略与品牌发展战略,探讨镇平玉雕如何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朱仁尊作品《关公》
水晶
镇平玉雕产业历经千年传承,已从最初的手工艺作坊发展为全国最大的玉器交易集散地。作为不产玉却成就“中华玉都”的奇迹之地,镇平始终清醒认识到:玉雕不仅是富民产业,更是镇平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当前,面对消费迭代与产业变革的双重机遇,必须以创新思维推动传统玉雕产业向现代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让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
一、坚守初心:认清产业根基与发展短板
镇平玉雕的核心优势在于“三无三有”:无原料却有全球采购网络,无顶尖院校却有十万玉雕匠人,无先天区位优势却有完整产业链。全县106个玉雕专业村、5万户从业主体、40万从业人员构成的产业生态,是镇平发展的底气所在。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汇聚行业精英,石佛寺镇14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元,“镇平玉雕”地理标志成为品质保证,这些都是几代玉匠人奋斗的成果。
但镇平也正视短板:个体工商户占比超80%,规上企业仅百余户,缺乏引领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传统摆件占比过高,适应年轻消费群体的时尚珠宝类产品不足30%;电商销售占比虽达45%,但多为低端走量模式,溢价能力薄弱;市场管理仍有漏洞,个别商户以次充好现象损害整体信誉。这些问题本质上是产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 转型期必然面临的挑战。
二、破局策略:培育 “新玉商” 群体与四化转型
推动产业升级,关键在人。镇平提出“新玉商”培养计划,旨在打造既懂雕刻技艺又通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备“四懂四善于”:懂创意、懂雕刻、懂市场、懂经营;善于学习新知识、善于钻研新技艺、善于创新新工艺、善于经营管理。
产业转型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坚守大师化、精品化、艺术化、传承化路线。以玉雕大师创意园为依托,“引育培优”国家级大师39人,省级大师1176人,技工、技师10,000余人,使镇平成为全国玉雕大师最集中的“人才摇篮”。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珠宝化、时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以构建现代玉产业体系为目标,以玉石智谷产业园、中慕智能制造产业园、赢海宝玉石产业园等五家工业化企业集群园区为代表,引领行业向产品设计创新、产品结构转型、产品市场拓展等方面转型发展。

魏泉作品《韵江南》
和田玉
市场规范化是必由之路。镇平县为规范玉市场管理,研究出台十项具体措施,推动玉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全面排查,分类建档。对全县所有玉器市场、商户逐一开展排查,建立档案,为精准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分行就市、分类管理。推行“三分开、三依法”管理模式。严格落实玉石原料市场与玉雕产品市场分开、玉雕产品市场与工艺品市场分开、逐步实现按玉种分开的布局;依法规范玉料和玉产品优化处理工艺、依法打击制假售假、依法打击无证无照经营。三是推行标准化管理,规范线下市场。落实“一照一证两标一票”管理标准,要求所有线下经营主体必须同时具备营业执照、鉴定证书、明码标质、明码标价以及交易合规票据。四是加强电商管理,规范线上市场。推行“五备案、三公开、三统一、一承诺”制度。要求线上市场主体要有地点、法人、员工、主营货品来源和监管责任人备案,公开营业执照、公开商品明码标识、公开主播资质证,统一质检、统一包装、统一发货,签署诚信经营承诺书。五是建设精品市场,引领转型升级。整合资源,采取新建和腾退相结合的原则,对现有玉雕专业市场提档升级,打造精品市场。六是取缔店外经营、马路市场,实行归店、归市经营。七是强化检测机构管理,推动产品溯源。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机制,定期对检测机构进行抽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对出具虚假证书的检测机构,一律依法关停。八是加强诚信教育,营造共治环境。九是培育高端品牌,推动产业升级。建设数字化智慧市场,开发玉产品溯源平台,推行溯源码、信用码、质检码“三码合一”,方便消费者查询和监管部门管理。十是严打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组织执法力量,持续对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制假售假、虚假鉴定、恶意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展开全链条打击。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社会监督。
三、融合发展:实施“玉+”战略构建产业生态
为了补齐玉文化产业链,镇平县实施了“玉+”战略。“玉+文化创意”引领产业发展。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立镇平珠宝玉雕文创中心,举办“玉见时尚”珠宝玉雕文创大赛,培养一批文创人才,研发推出一批文创产品,打造文创品牌,并通过举办活动展示文创成果。“玉+智能制造”助推产业提档升级。对现有雕刻设备改造提升,引进、推广、使用新型玉石智能切割设备,研发、培育、引进一批智能工厂,推动玉产品标准化生产。“玉+时尚珠宝”带动产品结构转型。提升设计创新能力,将传统玉雕作品和时尚元素融合,形成新的创作方向和时尚引领,引进半宝石、珠宝类规模加工企业入驻生产,在产品设计创新、产品结构转型、产品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引领和创新带动的作用。“玉+电子商务”促进营销模式创新。与淘宝、抖音、快手等知名电商平台对接,打造玉器电商基地,培育电商品牌企业,开展新型电商营销人才培训,强化电商产品质量监管,构建“大师+网红”运作模式,创建玉器新零售模式。“玉+健康养生”催生新业态模式。开发玉健康产品,推动产品的设计创新,促进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健康养生新理念研究传播,引导消费理念,挖掘消费潜力,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玉+数智赋能”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开发中玉网,打造全国领先的玉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做实镇平·中国玉雕指数,更好地为政府在产业发展、行业服务中提供决策依据。“玉+特色旅游”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树立全域旅游观念,打造玉文化主题旅游景点和线路,开发玉产业旅游产品,抓好文化创意、文化传播、文化展示、文化体验、文化演艺,提升文旅品质,完善和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实现“玉游”。

司延松作品《映日荷花别样红》
和田玉(楼兰三色)
四、品牌引领与未来愿景:打造“全球玉文化创意中心”和“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
品牌化是镇平玉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镇平已构建起多层次品牌体系,包括“镇平玉雕”(图文版权与国家地理证明标识)、“镇平玉雕师”“镇平石匠”(劳务品牌)及“镇平玉姐”(人才品牌)。通过系统推进地域品牌、大师品牌、节会品牌与项目品牌建设,镇平正全力推动产业从“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跃升。
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建设“全球玉文化创意中心”和“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镇平依托历史最久、种类最全、规模最大、人才最多、链条最齐、电商最活跃六大优势,巩固其作为全国玉文化研究、传播与产业综合基地的地位。面对国内竞争,镇平通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扩充规模、举办节会、引进人才、注入文化、培育品牌等举措,着力建设全球玉原石和半宝石交易基地、珠宝玉雕产品供应链基地、品牌企业汇聚基地、文创设计加工基地、电商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品质是品牌的生命线。镇平构建“源头管控+标准建设+市场规范”全链条品质保障体系,建立矿山、市场、公司、综保区“四方合作机制”,打通优质原料进口渠道,设立和田玉标场,举办原料交易大会,从源头遏制造假。此外,镇平还推进智能雕刻装备研发,提升自动化水平,通过大师带徒和产教融合,年培养复合型人才超3000人。市场规范方面,镇平集中开展整治,打造精品市场,实施“诚信文明经营商户”评选,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全面提升市场信誉。
设计是提升附加值的关键。镇平通过政策保障吸引高水平设计人才,提供住房、就业和财政补贴;设立珠宝玉雕文创中心,与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西安美院、天津美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为产业注入创新活力。
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引领。镇平出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低息贷款等政策,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和品牌推广;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建设玉雕大师创意园、国际玉城、玉石智谷等园区,整合小散乱企业,形成集聚效应;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基地,搭建展销平台,组织全国巡展,开拓外部市场。
在营销推广方面,镇平积极利用新媒体、文化IP和跨界合作触达更广的消费群体;直播电商规模化发展,建成淘宝、快手、抖音等基地,培育直播电商超1万家,年电商交易额突破200亿元;采用“大师+网红”模式,推动销售向“内容+场景+互动”转型;搭建“中玉网”平台,利用区块链实现产品溯源,增强信任。镇平通过节庆活动、年轻化文创设计和跨界合作,推出“玉+时尚珠宝”系列,与故宫文创、中国黄金等品牌合作,实现传统与潮流的结合。同时镇平还推进“玉+健康养生”“玉+数智赋能”等新业态,开发生活化产品,吸引年轻群体。
在高端市场,镇平成立大师作品收藏公司,运作知名大师及获奖作品,推动玉雕与时尚元素融合,以金镶玉、银镶玉等形式实现玉与珠宝的结合;并且与周大福、周生生等企业合作,参与产品设计与渠道拓展。镇平通过推荐国家级、省级大师申报,选树行业标杆,鼓励艺术创新,打造代表镇平顶尖工艺的标杆作品和大师品牌。
文旅融合是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镇平实施“玉+特色旅游”战略,打造玉文化主题景点和线路,开发产业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功能;优化玉文化特色旅游线路,开展产业游、加工游、购物游、研学游等多种活动;设立玉雕大师非国有博物馆,向游客展示技艺水平,策划节庆活动,引客入镇,提供沉浸式购物旅游体验;借助文旅展会,组织大师携精品亮相国内外活动,提升“镇平玉雕”产业品牌和“中华玉都”城市品牌的知名度。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镇平仍面临产业层次较低、文化创意不足和人才结构有待优化等挑战。中低端的原料、市场、人才和客户使产业总体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影响了品位和竞争力。文化研究薄弱、创意不足、内涵欠缺导致产业发展缺乏支撑,作品缺乏艺术内涵。高端创意设计人才、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及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技术人才短缺,限制了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为应对这些挑战,镇平县委、县政府将持续把玉产业作为全县最大、最具特色和潜力的产业来打造,围绕建设“全球玉文化创意中心”和“全球玉文化消费中心”发展定位,坚持“一抓三促”工作主线,坚持“产业链、产业园”思维,按照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理念,以建设千亿级玉文化产业集群为抓手,以构建现代玉文化产业体系为路径,以持续深入实施“玉+战略”为举措,以文化创意智能制造为支撑,以产教融合培养新型人才为主体,以建设产业互联网平台数字赋能为载体,以规范市场树立品牌为推动,以文旅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助力,坚持“大师化、艺术化、精品化、传承化”和“珠宝化、时尚化、标准化、规模化”两个发展方向同步推进,补链、延链、升链、强链,围绕争创全国特色商业街区、特色消费中心、特色小镇“三个目标”,全力推动玉文化产业向千亿级玉产业目标实质性跨越,使玉文化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展望未来五到十年,镇平期望“镇平玉雕”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成为消费者购买玉雕产品的首选品牌之一。在国际市场上,“镇平玉雕”将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代表,进入国际主流销售渠道,受到全球消费者的喜爱。镇平希冀通过举办国际玉雕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将镇平打造成为全球玉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推动中国玉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最终,镇平将打造一个繁荣且可持续发展的千亿级玉文化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动就业和城乡融合发展,树立行业发展的标杆,引领中国玉雕产业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撰文/编辑:焦曼莉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并注明出处。
本文转自2025年《中国宝石》杂志镇平玉雕增刊

公安机关备案号:豫公网安备4113240241139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