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南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上半年商务经济运行情况及重点工作。
2025年,市商务局立足工作实际,围绕现代化副中心城市建设,聚力“五聚五提”总抓手,全力以赴稳外贸、促消费、强商贸、活流通,主动作为、知责而担,上半年商务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一、主要商务经济指标运行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
1-6月,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1.9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7.0%,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限上贸易企业零售额占比提升,引领消费作用增强。上半年,限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248.01亿元,同比增长13.0%,比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1.0%,占比较2024年提升3.6个百分点,对消费市场起到重要引领作用。逐月看,限上增速呈现逐月攀升高位回落态势,凸显出强劲的增长动能和发展优势。
城镇引领增势强,乡村蓄能活力升。近年来,全市商业基础设施、丰富的消费业态以及消费者升级类需求的集中释放,刺激了城镇市场成为消费主力。上半年限额以上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28.49亿元,同比增长14.6%,拉动全市限上消费增长13.4个百分点。核心商圈的大型商超、专业连锁店通过“以旧换新”“节庆促销”等活动,带动家电、金银珠宝等品质商品销售激增。随着农村物流体系完善,乡村消费活力持续提升,限额以上乡村市场上半年实现零售额19.51亿元,同比增长10.9%,拉动增长0.9个百分点。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逐步形成,成为城乡消费协同发展的重要补充。
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同步升温,融合发展态势凸显。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达232.36亿元,占全市限上零售额的93.7%,居绝对主导地位。从增长看,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收入消费增长主引擎作用更为明显,同比增长14.4%,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13.5个百分点。同时,限额以上餐饮收入15.66亿元,同比增长13.3%,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0.8个百分点。
(二)外贸市场运行
1-6月,全市外贸市场运行基本保持稳定,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83.8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出口68亿元,增长8.4%。
民营企业为外贸主力军。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69.2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11.7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9亿元。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45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62家。
国际市场不断拓展。上半年,我市与15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总值为23.5亿元,增长19.4%。欧盟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欧盟贸易总值为15.4亿元,增长1.3%。美国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与美国贸易总值为6.3亿元,下降28.6%。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52.4亿元,增长10.7%。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32.3亿元,增长10.2%。
主要出口产业保持增长。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28.4亿元,增长14.2%,农产品出口23.2亿元,增长31.6%,其中出口蔬菜及食用菌9.4亿元,增长79.5%。此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4.7亿元,增长54.9%。
二、工作开展情况
全力以赴促消费。上半年认真贯彻落实2025年国家、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衔接的部署要求,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截至目前,全市申请补贴总额约7.91亿元,已争取上级资金5.96亿元,完成兑付4.1亿元,惠及消费者74.6万人次,拉动消费48.3亿元。采取“市县联动、政企互动、多方参与”等方式,紧抓春节、“3·15”、“五·一”等节点,围绕百货、餐饮、住宿、加油、文旅、家电、汽车、特色农产品、信用劵等多个领域持续滚动发放政府消费券,上半年全市累计推出55期政府消费补贴,总额达2140万元,成功拉动消费2.4亿元,形成强大消费推力。其中,中心城区精准发力,发放17期消费券共计800万元,撬动消费约1亿元;9个县市协同联动,38期共1340万元消费券注入市场,拉动消费1.4亿元,构建起市县贯通、全域联动的消费合力,高效撬动城乡消费潜能。
多措并举稳外贸。发布新设外贸企业信息114家,一对一开展孵化行动;发布境内外展会信息300余条,积极向省厅争取将我市企业重点参加的10个境外展会列为一类和二类展会,享受90%和70%展位和机票补贴,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常态化运行出口退税资金池和“外贸贷”,今年以来累计为7家外贸企业发放退税周转金4043万元,涉及出口货值约5.3亿元,为5家外贸企业完成授信2120万元。已拨付中小开、出口信保等项目资金881.44万元,惠及63家企业186个项目;申报中小开、出口信保等项目资金194个,申请资金832.7万元。探索设立外贸发展基金,起草了外贸发展基金相关方案。依托自贸区南阳联动创新区平台优势,探索推进食药物质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聚焦解决药食同源商品(兼具食品和中药材属性的物质)进口面临的“药品监管”与“食品用途”双重属性矛盾,着力打通制度瓶颈,优化监管流程,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以此赋能我市食品、保健品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综保片区“智能化保税与非保税业务管理系统”自2024年11月底运行以来,已累计完成拼箱申报274车次,带动保税贸易额达4.25亿元,显著降低物流费用和时间成本。
加速推进商贸项目建设。对重点商贸项目实施周调度机制,高新吾悦广场和三顾里商业综合体项目均有序推进中;摩根特色商业街二期、文化宫东街特色商业街提升改造项目均已竣工。扎实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至目前已累计争取上级资金4515.4万元,支持新建及改造乡镇商业基础设施达到94个(其中乡镇商贸中心59个、乡镇大集13个、集贸市场22个),覆盖92个乡镇。新通过A级物流企业评估数10家,我市A级物流企业数累计达48家,总数稳居全省第二位。着力构建市、县、乡三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聚力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我市获评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三、下步工作打算
持之以恒推动扩大消费。一是持续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开展汽车报废和电动自行车换新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加快申请资料审核进度,尽快将补贴资金兑付给消费者,回应消费者期待。二是加大促消费活动力度。开展“惠享南都”促消费活动,聚焦文旅、餐饮、零售等消费领域,持续发放消费券,拉动消费快速增长。三是积极促进线上消费。加大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力度,打造区域直播基地,进一步拓宽特色产品上行渠道。
全力以赴稳定外贸基本盘。一是加快政策兑现时效。加大出口退税政策落实力度,持续落实好国家、省、市稳外贸举措,积极帮助企业争取补贴、降费、退税等政策支持。二是培育更多外贸主体。用好重点外贸企业和对美贸易企业监测台账,稳定外贸基本盘。定期发布新设外贸企业信息,做好外贸企业孵化工作,引领一批中小微企业出海拓展国际市场。三是完善金融支持政策。优化“外贸贷”实施方案和出口退税资金池管理办法,创新外经贸发展资金使用方式,加快设立外贸发展促进基金。四是加快自贸区南阳联动创新区建设。聚焦食药物质通关便利化、出口退税前置服务、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领域,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