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镇平县2021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统计局 时间:2025-07-25
分享: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发展环境、诸多风险挑战交织,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科学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顶压力迎难而上,破难题砥砺前行,全县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综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91.4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亿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86.1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为16.229.654.2。人均生产总值35307元,比上年增长9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82.0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8.4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3.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88%,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

全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1.5,衣着类价格上涨0.4,居住类价格下降0.7,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讯类上涨2.8,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3.6,医疗保健类持平,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

 

二、农    

全面落实“三农”政策,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82.8亿元增长8.2%。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分别完成产值61.6亿元、2亿元、15.1亿元、1.5亿元、2.5亿元,分别增长6.47.615.599.6

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增长态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50.9万亩同比增长1.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80.1万亩,秋粮种植面积70.8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53.2万吨,同比下降0.7%。油料产量达到84585吨,减产0.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09364吨,增产2.1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21298吨,9.6;禽蛋产量30701吨,下降7.8牛奶产量6300增长3.5。全年猪、牛、羊、禽分别出栏18.8万头、0.95万头、17.77万只、324.6万只;年末猪存栏14.98万头,牛存栏2.76万头,羊存栏19.03万只,家禽存栏397.65万只。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1;农用大中型拖拉机3277台,农用小型拖拉机56548联合收割机1454旋耕机2553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897万吨,同比增长-0.5%。年末,全县410个村全部通汽车自来水和电话。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26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1.6%,重工业增长9.9%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5.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4.8%,医药制造业增长35.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30.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6.1%,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4.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5.1%。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年末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17家,比上年增加5家,建筑业从业平均人数0.3万人全年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9亿元,同比增长2.4资质内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以城镇基础设施、工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1%,占固定资产比重为4.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2.4%,占固定资产比重为3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4%,占固定资产比重为58.7%;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6%,民间投资增长13.1%。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达到200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17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84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全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154家,期末从业人员0.55万人;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单位数28家,期末从业人员0.09万人;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8.7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8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89.6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9亿元。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3.9,饮料类增长18.7,烟酒类增长1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1.6,化妆品类增长26.4,金银珠宝类增长27.2,日用品类增长16.5,五金、电料类增长14.2,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2.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6,中西药品类增长33.2,通讯器材类增长8.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5.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1.6,汽车类增长13.5

 

、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地方财力继续增强。全年全县累计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347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7002万元,增长11.4,税收比重67.9增值税完成27199万元,增长32.2;企业所得税完成5267万元,下降17.3%。全年全县累计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1679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2%。其中教育支出86311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82868万元,卫生健康支出76411万元,科学技术支出829万元,农林水支出58022万元

全年全县金融业增加值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01.6亿元,比年初增加29.5亿元,比年初增长7.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8.3亿元,比年初增加26.7亿元,比年初增长1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350亿元大关,达到352.3亿元,比年初增加41.2亿元,比年初增长13.2

 

、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1年末全县共有学校397所,在职教职工13985人,在校学生189578人。其中,高中5所,教职工1554人,在校学生18852人;中等职业学校4所,教职工345人,在校学生5561人;初中39所,教职工4196人,在校学生45862人;小学153所,教职工5325人,在校学生89073人;幼儿园195所,教职工2512人,在校学生3023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53人,在校学生419人。

2021年,全县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60个,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0.1132万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全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专利73件,签订技术合同29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2298亿元。

 

、文化、旅游、卫生

全县共有剧场、影剧院2个,艺术表演团体37个。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合计3个;共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9.8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5万户

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4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旅游总收入28.8亿元,增长6。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3其中4A级以上景区1处。星级酒店3个,国际国内旅行社2家。

2021年末全共有卫生机构587个,其中县级9家,乡镇卫生院20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家,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5372卫生术人员5489人。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2021年末共有污水处理厂4座,垃圾处理站14个,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聚力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空气质量实现“两降一升”,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气指标PM2.5年均浓度达到45微克/立方米以下,PM10年均浓度达到75微克/立方米以下,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2,优良天数比例为74.5%。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80.6增长8.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16.8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32.7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3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414元。年末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00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7610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2299亿元;全县年末养老服务中心127个,赡养5504位老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1.83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8万人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若与其他统计资料不符,请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发展)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 本年GDP数据以2018年经济普查调整后数据核算。

5三次产业的划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6.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有关部门经济数据来源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