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镇平县召开2025年“特色产业富民强镇”新闻发布会。郭庄乡、曲屯镇、马庄乡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回答了记者提问。近年来,镇平县立足自身优势,精准锚定定位,通过完善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同时,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突破口,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县域强的特色发展之路。郭庄乡从自身优势出发,全力发展蔬菜产业,为郭庄全域振兴安上新引擎。曲屯镇始终坚持以工业思维赋能农业发展,形成了 "项目集群化、产业链条化、发展数字化" 的现代产业格局。马庄乡紧密围绕烟叶、供港蔬菜、大棚种植等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切实助力农民实现增收。
热点问题
镇平县郭庄乡乡长郑钢答记者问。
问题1:请郑乡长为大家介绍一下郭庄乡在发展蔬菜产业过程中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蔬菜产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乡村振兴”。郭庄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从自身优势出发,全盘谋划、全乡推进、全力发展蔬菜产业,高标准建设近600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为郭庄全域振兴安上新引擎。
郭庄乡地处汉江支流赵河下游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群众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经过多年发展郭庄蔬菜产业已形成了三个招牌。一是供港蔬菜基地:我乡现有供港蔬菜企业3家,占地5000亩,年产“广东菜心”3000万斤,年销售额1.1亿元,主要销往香港、澳门、广州、武汉等地,目前正在通过深圳海吉星公司连线新加坡,有望拓展海外市场;二是大棚蔬菜基地:我乡大棚蔬菜基地采用“支部+专业合作社+专业农场+金融+农户”的“5+”经营模式,稳步实施乡党委政府制订的“千亩千棚”计划,经过近四年的发展,基地目前总占地800亩,拥有各类蔬菜大棚690个,年产薯尖、番茄、生菜、芹菜等各类蔬菜1500万斤,产品销往南阳、襄阳、西安等地,并与万德隆商超签订长期购销协议,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三是双孢菇种植基地:占地120亩的双孢菇种植基地,采用专业合作社牵头,群众入股的方式发展,基地现有种植棚80个,年产双孢菇100万斤。郭庄蔬菜产业发展共带动周边群众120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40000元,村集体增收16万元,实现了产业快发展、群众勤致富、集体能增收的预期目标。
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做大,关键是做强。郭庄乡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高质量规划先行的决策,谋划申报了1.2亿元的政府专项债券,建设蔬菜综合产业园,把郭庄蔬菜产业进行整合包装,变优势为品牌。按照初步规划蔬菜产业园分为两个功能园区:一是综合园区,包含有农产品交易、保鲜仓储、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项目;二是蔬菜深加工厂区,建设有蔬菜分拣车间、装配车间、深加工企业厂房及办公楼等设施。通过蔬菜产业品牌的打造,推动我乡蔬菜产业从传统种植向链条化、工业化、科技化的方向转变,为郭庄乡的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问题2:郭庄乡以蔬菜产业为基础,大力促进文旅融合,请郑乡长介绍下在文旅融合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郭庄乡在文旅融合方面挖潜力,强根基,着力打造魅力回乡。一是培厚文化底蕴。深挖答姓、锁姓等姓氏起源,讲好以水河凉亭为代表的老家故事,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展示郭庄的文化渊源,描绘出郭庄新风貌;二是发展文旅事业。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通过把清真美食、民俗文化与农游采摘、畜牧认养进行融合打造,举办农游美食节,大力发展夜市经济、地摊经济,吸引特色美食、休闲娱乐、跳蚤市场等商户入驻,让郭庄成为城市近郊游热点和网红打卡地,为群众打造就业致富新平台。三是创优自有品牌。郭庄牛羊肉驰名已久,我乡投资80万元对集镇府前街西段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清真鲜肉一条街。同时把全乡的牛羊养殖户与销售门店联合在一起起来,申请“回味源”商标,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确保游客在郭庄游玩开心、购物放心。
镇平县马庄乡乡长谭丙超答记者问。
问题3:据了解,马庄乡近年来在特色产业发展上成效显著,请谭乡长介绍下目前主要聚焦的特色产业有哪些?
答:今年以来,马庄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艾书记关于学习农业农村改革典型经验的要求,紧紧围绕烟叶、供港蔬菜、大棚种植等特色农业重点培育。
一、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马庄乡共有10个行政村,既有新产业、又有老传统,基本实现了村村有特色。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的发展思路,围绕烟叶产业,在大龙庙、杨寨规划建成千亩烟叶示范方,力争实现税收100万元。围绕蔬菜产业,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新发展蔬菜面积2000亩,通过3年努力,建成万亩供港蔬菜基地。围绕食用菌建设,投资350万元对双孢菇基地进行智能化改造,新上菌汤料包生产线和“香辣、水果”等多口味休闲食品生产线。围绕中药材产业发展,在尤营、夹河李、小碾王、黄楝扒4个村重点打造瓜蒌、丹参、金银花种植专业村。挖掘传统产业优势,杨寨村簸箕杨因编簸箕而得名,我们通过前期调查研究,尚有传统老艺人13人,目前已成立柳编工艺公司,盘活闲置农房、校舍作为柳编车间,打造集设计、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共富工坊”。同时利用“共富技校”对留守妇女和老人进行柳编文化传承、技能培训,壮大柳编队伍,增加群众收益。
二、坚持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按照“红色研学+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凸显“小而精、小而美”的特点,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一是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规范提升中共豫西南地委机关旧址展馆内容,探索开发“红色IP”。实施“红色文化+教育培训”模式,与研学机构、中小学校对接开展多形式红色文化展演,全力打造红色文化研学游基地。二是全力挖掘特色非遗项目。积极挖掘武术、柳编、朝酒等特色非遗资源,打造土特食品和文创产品,引入民宿或休闲场所品尝体验、展示展销。力争到年底,打造特色旅游村1个、培育农文旅经营主体5家、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以上。三是完善蔬菜产业园区功能。走好扩规模深加工创效益三部曲。力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围绕供港蔬菜基地菜心“变废为宝”,引进企业加工成脱水蔬菜、腌制品等休闲食品,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以马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成立强村旅游开发公司,一期争取投资300万元建设蔬菜温室大棚,配套建设农耕文化科普基地。规划30亩打造托管一分地小菜园,通过认种菜园自种或托管的方式建设亲子互动、沉浸式体验、中小学生劳动、农业科普教育的课外实践基地。
问题4:马庄乡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答:马庄乡始终将特色产业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的核心引擎,通过多种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一是稳步推进政经分离。成立三资管理办公室,摸清各村资源、资产、资金底子,制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分离清单,因村施策,制定各村产业发展规划。
二是分类抱团成立强村公司。打破村庄界限,组建烟叶、蔬菜、瓜果、中药材、食品加工、食用菌等6大强村公司。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各村流转土地1000亩,控制经营权,入股强村公司进行运营。
三是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健全“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赋能“三专”建设高质量发展。以“四个共富”建设为引领,对全乡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车间、种植能手进行分类施策,确定绿兴顺、志达、乐农等10余家合作社、8个产业车间、5个致富能手参与共富建设。同时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重点,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相关知识,指导交流实用技术,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及家庭农场113家。
目前逐步形成供港蔬菜、烟叶、中药材、林果等多个产业集群,面积达到1万多亩,约占全乡耕地总面积1/4以上。建成特色专业村6个、产业基地4个、培育引进龙头企业5家,年产值近4亿元,发展专业户1200余户,带动群众就业3000余人,增加了周边农民群众的收入。
镇平县曲屯镇镇长高君平答记者问。
问题5:请高镇长介绍下曲屯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特色产业发展有哪些亮点?
答:一、特色产业发展全景图谱
近年来,曲屯镇始终坚持以工业思维赋能农业发展,深度构建"烟叶种植、健康产业、汽车附件" 三大特色产业体系,形成了 "项目集群化、产业链条化、发展数字化" 的现代产业格局。2025年全镇培育专业村 5 个、专业户 60 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0 家,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幅达 28%。
二、产业发展三大突破性亮点
(一)烟叶产业: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链提升的质变种植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相较2024 年 2300 亩的种植基数,2025年面积达 3000 亩,成为全县第二大烟叶种植乡镇,配套建设的密集烤房群、灌溉管网等基础设施投入超 800 万元,烟叶等级合格率提升至 92%,预计 2024 年税收突破 300 万元。 全链条服务体系成型:创新 "支部领办合作社 + 职业烟农" 模式,建立从育苗、种植到烘烤、收购的全流程标准化体系,引入省农科院烘烤工艺专利,单炕次烘烤成本降低 35%,烟农亩均收益提升至 3500 元。
(二)汽车附件产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新增长极电商孵化成效呈现爆发式增长:相较2024年基础建设阶段,2025年培育出 5 家千万级网店,带动全镇汽车附件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 150%,成功申报 "河南省电商特色产业镇",中原汽车附件产业园完成 3.8 亿元专项债申报,规划建设 10 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 产业链条实现垂直整合:引进山东威海比亚迪内饰件项目落地返乡创业园,形成 "注塑 - 喷涂 - 组装 - 销售" 完整链条,预计年产值 8000 万元,带动 300 人就业,产品直接配套比亚迪整车生产线。
(三)健康产业: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发展的破局医疗器械产业实现零的突破:宁美、德士康两家企业同步建设,形成防护用品、康复器械两大产品线,填补镇域医疗健康产业空白,投产后可实现"日产 10 万只口罩 + 5000 套防护服" 的产能,与县医院建立直供合作。 医药健康产业园启动建设:依托 39 亩规划用地,重点招引曲屯籍在外健康产业精英返乡创业,已对接深圳、郑州等地 12 家企业,意向投资总额达 2 亿元,拟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综合体。
问题6:请高镇长介绍下曲屯镇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与前两年相比,今年特色产业发展有哪些亮点?
答:三维度夯实发展基础项目攻坚机制: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 推进体系,2025年谋划实施 10 个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重点围绕 "132" 产业体系(1 个主导产业、3 个优势产业、2 个新兴产业)延链补链。
三招三引战略:以"镇平人建设新镇平" 为抓手,开展 "七个一" 亲情招商活动,2025年签约返乡创业项目 5 个,引进高层次人才 20 名,培育规上企业 3 家,形成 "人才回乡、项目回迁、资金回流" 的良性循环。 营商环境优化:深化 "放管服效" 改革,推行 "企业服务官" 制度,为 23 家重点企业配备专属服务团队,实现 "政策精准推送、问题 24 小时响应",打造 "审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 的政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