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动态

镇平:织密职业病危害防护网,守护群众健康。
来源:镇平县卫健委 健康镇平 时间:2025-04-30
分享:


“我们这儿从事玉雕加工的人们都注意通风除尘,安装加湿雾化器了上班穿戴防服、帽子、口罩,尽量减少皮肤外漏,现在没啥人得咳嗽、咳痰(血)、胸疼、呼吸困难这种肺病了”镇平县石佛寺镇大仵营村村民仵先生告诉记者。

素以玉雕之乡著称的镇平县,玉雕加工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众多从事玉雕加工企业作坊如繁星般散布在镇平各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道路,成为众多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产业的快速扩张,玉雕加工流程中切割、打磨等工序产生的大量粉尘,如同一颗“隐形炸弹”,让长期处于作业环境中的工人面临着罹患粉尘病的潜在风险,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面对这一现状,镇平县秉持预防为主、控制结合、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通过政策引导、改革产业布局、行业监管、宣传教育、技术创新和社会保障等多管齐下,织就了一张严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网,守护群众的健康。

镇平县首先从改革产业布局入手,大力推动产业聚集园区化,优化生产前沿化,从源头上控制粉尘的产生和扩散。通过龙头带动、能人带动的方式,重点培育扶持了一批像玉雕产业园、真玉天地、博涵、玉之友公司、国际玉城等加工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例如,投入4500万建立30000平方米的玉雕产业园,使600余家玉雕加工作坊被集中到园区进行集中生产加工,实现了园区化生产、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成功解决了过去存在的散、乱、污、难管理问题。

与此同时,镇平县还大力鼓励企业、玉雕加工作坊积极投身技术创新,对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粉尘产生量给予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不少企业和玉雕加工大户积极响应,大胆探索新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如湿式切割、静电除尘等措施的应用,显著减少了粉尘排放。此外,还为劳动者配备了更为先进的呼吸防护用品,如高效防尘口罩、空气净化呼吸器等,为劳动者的健康加上了双重保障。同时,要求企业严格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为工人们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为确保各项防护措施落到实处,镇平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卫健、安检、人社、民政、玉管、环卫等部门参与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玉雕加工企业也分别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职为副组长的职业卫生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县卫健委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的职业病卫生监管专职队伍,对县域内有产生粉尘的玉雕加工企业、作坊等开展地毯式排查。执法人员频繁深入生产一线,细致查看各类防护设施是否完备且有效,工人们是否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如去年月,县职业病卫生监管执法大队对一家规模较大的玉雕加工作坊进行检查时,发现其粉尘收集装置老化,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监管部门果断要求该厂停产整改,更换新设备,复查合格后才允许重新恢复生产。

宣传教育是守护健康的重要一环。镇平县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广泛传播职业病防治知识。在电视、广播、各医疗卫生单位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网络等新媒体平台、自媒体平台、LED电子屏、宣传橱窗开设职业病防治专栏,发布丰富多样的科普文章和公益广告,将职业病危害和防护知识送到群众身边;要求玉雕加工单位将职业病防治公示公告、警示标志、防护措施、法律法规悬挂到加工车间,让员工能够时刻关注职业病防治。同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企业、玉雕加工作坊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针对玉雕加工从业者,着重讲解粉尘危害、防护技巧和应急处理方法,切实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杨营镇小岗村一位玉雕工人深有感触:“以前对职业病危害没太多认识,学习后才知道防护多重要,现在我会坚持正确戴防护口罩,好好保护自己。”

镇平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相关制度体系。一方面加大石佛寺中心卫生院尘肺病康复站的提质升级力度,招聘2名呼吸、胸外科专业人员充实到康复站工作,引进呼吸训练器、有氧运动、震动排痰机等智能康复设备用于增强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和肺功能。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和效率,并建立健全职业病患者救治救助机制,对于确诊患者,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提高医疗救治和康复效果。另一方面加强与民政、医疗保险机构的紧密协作,争取救助基金,提高职业病治疗的报销比例,为他们提供经济补偿,切实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镇平县卫委党组书记、主任肖实“下一步,镇平县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防结合”的理念,不断完善和创新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法,克服面临的挑战,让玉雕产业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继续绽放光彩,竭力让广大玉雕从业者能够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产业发展与健康保障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