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5年04月16日 第 02 版)
□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曹怡然 通讯员 胡少佳
4月15日清晨,镇平县晁陂镇和田玉玉文化加工园区里已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成堆成车的玉石原石从这里被玉石从业者挑选、摸价、成交。
园区总经理王明介绍说:“我们和青海昆仑玉公司长期合作,从去年9月开园以来,几乎每天都放料,一天20吨左右。我们的原石交易采取传统摸手出价方式,一块原石,几人相中,价高者得,几车原石很快就销售完了。”
一堆堆毫不起眼的原石,被眼光独到的玉石从业者从这里选中,进入加工作坊,开始华丽变身……
离园区不到500米处就有一家经营多年的玉石加工企业——金玉昆仑公司。走进公司厂区,映入眼帘的依然是成堆的玉石原石。
在一楼的切割车间里,经验老到的工匠拿起工具,先依原石的形状、纹理进行切割。当第一刀落下,内部莹润玉质初现。有经验的老师傅在切片上划出手镯位,将画好圈的材料放入压坯机中压制成手镯的初步形状。周围堆成小山的玉镯坯子,还是璞玉待琢、明珠蒙尘的样子。
再往里走是打磨车间,十来名师傅正在心无旁骛地打磨修形玉镯。经过打磨抛光,蒙尘的玉镯在师傅的手中变得晶莹剔透起来。
走进二楼的雕刻车间,几十台四轴电脑雕刻机正在运转,细细看来,佛公、观音、葫芦、如意等十几种样式的玉器正在被成排成版地雕刻着。
金玉昆仑公司负责人杨迪介绍说:“原石到我们加工厂,经过整个生产线下来,剩下的就是石渣子了,我们先是做镯子,镯子芯做牌子、边角料挖平安扣、剩下的再车珠子。”
“我们公司主要是做订单生意,因为品控严格,有很多珠宝店都在我们这里订制产品,只要将图片发过来我们就可以打磨加工。”杨迪说,“平时用工有五六十人,工人基本上都是附近的村民,多是以计件形式来结算工资,公司一个月光工资开支就有40多万元。”
步入公司的成品展厅,和田玉手镯整齐排列,它们质地细腻,触手生温,有的白如羊脂、纯净无瑕,有的青若翠柳、淡雅清新。白玉、晴水、藕粉、烟紫、黄糖……时下最受女士们欢迎的手镯颜色都能在这里寻到踪迹。每一只手镯都被打磨得圆润光滑,线条流畅,尽显玉质之美。一旁的吊坠区域同样吸睛。造型各异的吊坠被精心摆放,有圆润饱满的玉珠串搭配小巧玉坠,简约又不失典雅;有雕刻成花鸟鱼虫、神话人物的吊坠,栩栩如生。
镇平县玉管委主任宋哲说:“镇平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玉雕之乡’,晁陂镇的玉雕加工企业主要是按照时尚化、标准化、工业化在做玉雕产品,另外我们还有围绕大师化、精品化、艺术化发展方向的一些精品,更是巧夺天工。近年来,镇平深入实施‘玉+’战略,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生产力,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队伍为主体、以智能制造为推力、以新型营销为手段,打造千亿级玉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