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改革实践,探索科学衔接路径,4月24日,镇平县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研讨会在县第一实验幼儿园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整合多方视角,形成可落地的幼小衔接行动方案”为核心,聚焦“双向衔接、家园校协同”,探索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实践路径。县基础教育教研室、基础教育二股、基础教育一股、第一实验幼儿园、第七小学负责同志及部分教师、家长代表参加活动。

上午9时,与会人员首先实地考察了幼儿园户外环境与课堂教学。在户外游戏区、种植区、沙水区等场景中,幼儿园教师详细介绍了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科学探索精神及体能发展的实践经验。小学教师现场参与幼儿积木搭建、跳绳等活动,直观感受幼儿园“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课堂观摩环节,幼儿园展示了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游戏化课程,展现了幼儿在专注力、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培养成效,为小学教师理解幼儿园课程教育模式提供了生动案例。观摩结束后,召开了幼小衔接工作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政策解读、现状分析、策略共建”展开深入交流。
第一实验幼儿园园长介绍了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的整体工作情况;第七小学校长分享了学校在入学适应教育、教学模式调整等方面的探索。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代表分别从一线教学视角,就“如何缓解入学焦虑”“课堂纪律衔接”“作业设计梯度”等问题展开跨界对话。家长代表则提出“如何平衡习惯培养与知识储备”“家校沟通重点”等困惑,引发与会者共鸣。基础教育一股、基础教育二股、基础教育教研室负责同志分别从政策落实、行政推动、教研支撑、专业指导等层面,谈论了如何推动幼小科学衔接的深化实施。会议强调,幼小衔接是“双向奔赴”的旅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以科学理念和务实举措,为镇平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幼小衔接作为基础教育“第一道地基”,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不仅关乎儿童习惯养成与全面发展,凸显了其“起始端”奠基作用,更是响应国家教育战略部署、落实“双减”政策、回应群众关切的民生工程,扭转幼儿园“小学化”、小学“超前学习”等现象已刻不容缓。要压实各方责任,构建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幼儿园要聚焦“全面准备”,将入学准备融入三年保教,以“双向衔接”优化课程,通过游戏化活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规则意识等能力,强化家园协同;小学需践行“适应教育”,将一年级上学期设为“入学适应期”,落实“零起点、慢推进”教学理念,从环境、作息、评价三方面营造缓冲地带,与幼儿园建立互访机制和教研共同体;局相关股室要强化系统推进,开展“小学化”倾向专项治理,落实联合教研,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凝聚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识。要建立常态化机制,确保工作落地见效。成立县、校两级工作专班,形成“县级统筹、学区联动、校(园)落实”推进机制;强化成果应用,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原则,横向扩大至各乡镇,纵向建立帮扶机制,推广典型经验;强化宣传引导,依托多渠道解读政策、挖掘典型,营造全社会支持科学衔接的良好生态。幼小衔接是一场“静待花开”的过程,需要幼儿园“沉下来”打基础,小学“慢下来”等成长,家长“静下来”共陪伴,教育部门“动起来”抓统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既是对“幼小科学衔接”政策的落地实践,也是镇平县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镇平县教体局将以本次研讨为新起点,协调多端同步发力,在实践中做到科学衔接、精准衔接、持续衔接、有效衔接,以“双向奔赴”的姿态,为幼儿平稳过渡、终身发展筑牢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