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学生资助中心的正确领导下,镇平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始终把资助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精准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扎实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以创先争优的进取姿态,助推全县教育公平发展。
一、政策宣传多样化,提升资助政策知晓率
围绕学生资助和生源地助学贷款两项政策,进一步完善资助宣传长效机制,通过招生入学、新学期开学、毕业、寒暑假等时间节点,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资助政策,确保资助政策惠及每一个困难学生。一是上好“两节课”、发放“两张卡”。每年秋期入学和春季学期末,各学校上好一节助政策宣讲课,发放“资助政策解读”和“受助情况温馨告知书”,强化各学段之间资助政策衔接。二是发放“一封信”,面向高中及中专毕业生,在毕业前通过一封信,让广大毕业生熟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圆家庭困难学子的大学梦。三是拓宽宣传形式。聘请时代楷模张玉滚为学生资助政策宣讲代言人,深入各学校宣讲资助政策、发放宣传彩页、和师生座谈;开设镇平县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资助政策及办理流程,确保资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入脑入心。
二、政策落实精准化,提升教育资助满意度
坚持“应助尽助”的原则,镇平县精准识别资助对象,高效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确保资助政策全覆盖。在资助政策落实方面,一是与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局、民政局、残联等部门统筹协作,建立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充分利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中职面部识别系统”,严格资助标准和评审认定程序,通过“三级审核“两次比对”,精准认定受助学生,确保每一位资助对象应助尽助。二是扎实开展“万名教师大走访”活动,全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利用周末及休息时间,深入全县贫困户家中,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澄清学生底子、核查资助落实情况,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在生源地助学贷款方面,一是投资30余万元,建设了160平方米助学贷款服务大厅,高标准配置办公设备,提升了群众的办理效率。二是推出扫码预约办理助学贷款服务,开辟绿色通道,为特殊学生、军人和残疾人家庭学生优先办理业务,确保学生和家长只跑一趟腿、“一次办妥”。
近年来,镇平县连续五年被评为南阳市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连续五年被省教育厅、国开行河南省分行评为优秀单位。
三、工作机制多元化,确保教育资助全覆盖
在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基础上,镇平县创新工作机制,融合地方与社会资助力量,扩大学生资助力度与覆盖面。一是在地方资助政策方面,在农村高中就读的帮扶对象家庭学生,每人每年增发2000元县级助学金对在思源实验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每人每年发放120元交通补助;
二是社会资助方面,镇平县设立刘磊奖学金,每年发放20万元助力优秀学子;广东黄伟松公益基金会“十分关爱”助学公益活动,为2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发放爱心助学金6万元。除此之外,在县教体局的倡议下,各乡镇爱心人士也踊跃捐款,助力镇平学子追逐人生理想。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我们每一个资助人的共同愿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潜心向兄弟单位学习,务实创新,砥砺前行,共同开创全市学生资助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