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遮山镇:深化“三资”监督检查,以“严实细”护航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巩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成果,堵塞监管漏洞,镇平县遮山镇“三资”管理办公室联合镇纪委,于近期对全镇17个行政村开展“三资”管理专项检查。此次行动以“查问题、促整改、强规范”为目标,通过“查账目+访群众+核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级资金使用、资产处置、资源发包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体检”,推动“三资”管理阳光化、规范化。
全面摸排“查病灶”,揪出问题不手软。一是查阅台账,重点核查村级财务收支、合同签订、资产登记等基础资料是否完整规范;二是实地踏勘,对林地、坑塘、闲置房屋等资源逐一核对权属和现状;三是走访群众,收集村民对“三资”管理的意见建议;四是数据比对,利用卫星影像图、土地确权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排查漏登资源。截至目前,共发现账目不清、合同不规范、资源闲置等问题23项。例如,铁匠庄村集体坑塘承包合同未明确租金调整机制,导致年租金长期低于市场价,经过这次规范,镇“三资”办结合村两委通过走访、协调,按现有市场价支付租金,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立行立改“开药方”,激活资源增效益。针对发现问题,镇纪委与“三资”办建立“清单式管理、销号式整改”机制。一方面,对程序性问题,如合同缺失公章、账目登记滞后等,督促村级立即完善手续;另一方面,对复杂问题,如历史遗留的权属纠纷,联合司法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成立专班协调解决。整改成效显著:全镇已规范合同11份,追缴欠缴租金2.3万元,盘活闲置坑塘2个、荒地50余亩。以张湾村为例,通过本次清查,为村集体增加50余亩荒地,下步张湾村治理后,发展烟叶产业,壮大村集体收入。“整改不是终点,而是优化管理的起点。我们要让每一分集体资金花在刀刃上,每一寸资源都能生金长银。”镇“三资”办主任毛勇表示。
长效监督“固根本”,群众参与树新风。为防范问题反弹,遮山镇创新监督机制:一是推行“双公开”制度,村级“三资”收支明细每月在公示栏和微信群同步公开,接受群众“云监督”;二是建立“红黄蓝”预警机制,对资金使用异常、资源发包价格明显偏低等情况自动触发预警;三是将“三资”管理纳入村干部年度考核,与绩效薪酬直接挂钩。
此次联合检查行动不仅是对遮山镇“三资”管理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一次有效保护。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了“三资”管理,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未来,遮山镇将继续深化“三资”管理改革,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共同推动遮山镇“三资”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