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动态

镇平县贾宋镇:人居环境“再整治”美丽乡村着“新装”
来源: 时间:2024-07-31
分享:

  镇平县贾宋镇以“生态宜居星”创建为抓手,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建设、加快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着力让乡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不断提升乡村颜值和气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持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变“常规整”为“强力推”。贾宋镇坚持高位推动集中整治行动,以思想破冰促工作突围,以责任上肩促任务落地。领导带头。实行镇、村两级书记负责制,建立“党政班子”和部门分包责任制,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各部门联动抓、各方面共同抓的良好氛围。专班推动。组建乡村振兴办、督查办,集中办公、专项推动,建立“日督导、周通报、月评比”推进机制,构建常态化工作格局。奖优罚劣。根据工作观摩、考核、总评情况,隆重召开奖惩大会,发授红黄旗,给先进村居“撑脸”,让落后村居“出汗”。同时,对排名靠前的经济上奖励、组织上重用;排名靠后的经济上处罚,连续落后的纪律上问责。

  变“站着看”为“争着干”。从“群众期盼”出发,以“群众满意”落脚,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形成社会合力。强化宣传。印发“六乱”整治专项行动《倡议书》,制作展板、宣传单,并通过村组微信群、乡村大喇叭等,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唤醒群众“主人翁”意识。典型示范。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村、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评选表彰等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自觉自愿整治环境。鼓励引导。制定奖励措施,鼓励群众当好环境网格员、卫生监督员,形成“环境整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全方位多维度、无死角宣传动员,切实增强干部群众荣辱感和责任感实现村庄清洁从清脏到治乱的转变,从“运动战”到“持久战”的转变,从政府引导到群众自觉转变。

  变“点上净”为“全域美”。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整治,对基础条件较好的上辛营、苇子坑、张楼等村庄,按照“生态宜居星”的标准进行整治,打造环境整治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镇23个行政村已有10个行政村成为“四美乡村”示范村;对基础条件一般的村庄,按照干净整洁有序的标准,进行全面整治。全面整治“六乱”。由村组干部对所有村庄内的“六乱”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组织整治专业队进行全面整治,共整治乱堆乱放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柴草堆等630余处,整治乱搭乱建的废品收储点和农作物储存棚等300余处,清理整治垃圾污水乱倒乱扔430余处,“六乱”问题得到较好整治。彻底开展“六清”。组织基层干部群众对垃圾、污水、塘沟、违建、杂物和残垣断壁等进行彻底清理,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 900余人次、机械200台次,清理垃圾、柴草和杂物等3万吨,清理坑塘48座、沟渠200余公里,清理违法违规建筑72处,清理残垣断壁63处,实现了村庄干净整洁。积极创建“五美”。实行挂牌表彰、物资奖励等措施,引导全镇农户积极创建整洁美、卫生美、绿化美、文明美、和谐美的“五美庭院”。目前,已创建“五美庭院”115户。

  变“突击干”为“长效治”。立足长治久清,注重监管结合、常态长效,确保整治成果固化保持。建立日常管理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日常指导、巡查和监督,发现环境问题,第一时间介入整治,确保问题及时解决到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广“一约四制”保洁机制,“一约”即村规民约,“四制”即门前三包制度、公共区域保洁制度、卫生户和文明户评比制度、农村卫生缴费制度。全面实行保洁员分包示范点、示范段日常管护,确保环境卫生长期保持、各种设施稳定运行。健全稳定投入机制。采取“财政投资一部分、镇村筹措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群众集资一部分”的筹资模式,不断拓宽、延伸资金筹集渠道。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已累计投入资金520多万元。通讯员 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