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魅力玉乡 > 风景名胜

卢医庙
来源:卢医镇 时间:2023-04-13
分享:

 

卢医

卢医庙,又名扁鹊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卢医镇。是卢医镇先民为怀念名医秦越人(号扁鹊)所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卢医庙大殿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镇平卢医

始建于 明洪武三年(1370年)

地理位置

位于南阳市镇平县卢医镇卢医村

气侯条件

大陆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开放时间 免费全天开放

 

卢医庙会

会期三天,分别是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当天和清明节后一天。盛会时节,邻县百姓、药商云集,焚香公祭。卢医庙会源远流长,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医扁鹊

在我国古代的正史之中,《史记·扁鹊传》是第一部为医家所作的传记。据该文记载:扁鹊,姓秦,名缓,字越人,渤海郡人,因寓卢地故称扁鹊,学医于长桑君。他曾给齐桓公、赵简子、虢国太子治病,书写了不朽的传奇。诚如司马迁所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他反对巫术,著书《难经》,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传说,扁鹊两次到卢医为百姓治病,曾救治过怀疑体内钻了水蛭的赵姓村民,也曾让因难产而被装入棺材的苏氏媳妇起死回生,深受百姓拥护和爱戴。

 

建筑历史

卢医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或更早。经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和嘉靖甲辰年(1544年)两次扩建,于明隆庆元年初具规模。有碑文为证:明朝嘉靖甲辰年(即1544年),由郭、魏、赵、苏四姓组织第二次扩建。在这次扩建中,全县13个集体庙观、民众72姓508人共捐地一顷十九亩,白银千两,谷物50万斤,历经23年,于隆庆元年(即1567年)十月竣工。这次建庙以卢医庙为中心,庙前建有戏楼,庙后建有娘娘殿,东有关帝庙,西有道长楼、藏经阁,大斋堂和仓房院。清代卢医庙又进行了重修。卢医庙原占地二十亩,建筑面积为七百六十八平方米,以卢医庙大殿为中轴,前后延伸,左右陪衬,宫殿式建造,梅花型布局,一殿一院,院院相同,庙宇与绿树相映,清幽雅致。历经风雨和劫难后,如今仅存大殿一座,廊房两排、古柏一株,残碑数块。2021年10月,镇平县政府组织对卢医庙大殿进行了加固修缮。

2023年2月,卢医镇人民政府在严陵河东岸建成扁鹊文化街一条,新修建扁鹊塑像一座。

 

建筑格局

卢医庙现存卢医庙大殿及两侧廊坊。大殿深三广五,单檐歇山,四角起翘,抬梁柱式,檐式斗拱,灰色铜瓦。卢医大殿为宫殿式风格,砖木结构,圆木杰柱,九架九檩,筒瓦拱顶,檐牙飞翘,风钟悬挂。殿内雕梁画栋,中间塑有扁鹊和孙思邈的神像,两侧分别是岐伯、华佗、王叔和、葛洪、陶弘景、朱丹溪、李时珍等。内壁绘有“扁鹊见蔡桓公”、“张仲景坐堂行医”、“孙思邈坐虎针龙”、“华佗刮骨疗毒”等壁画。

卢医古庙前有“八”字墙,东边的碑墙有碑文记述着卢医庙的身世变迁。西边的碑墙是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二月河题写的“悬壶之祖”四个大字。庙门为穹门,上面有四个古韵十足的大字:卢医古庙。

 

卢医庙古柏

穹门与大殿之间有一株古柏,据考证为明代迁建卢医庙时所植,已有六百五一岁了。据立于清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护树罚规碑记载,庙中原本柏树众多,曾一次“议卖柏树二百株”,故开列罚规:凡庙院中树木,白昼窃伐,罚钱一千文,夜间窃伐,罚钱五千文。不遵规者,送官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