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历史悠久,经考古发掘证实,境内叶湾、石羊岗等地50万年前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已发现新石器遗址10处,分属龙山、仰韶、屈家岭文化。远古时期,猗帝建都于境内的骑立山,即如今的五垛山;伯夷助禹治水有功,舜封伯夷于吕(镇平县侯集镇马圈王一带)境内为吕国;商时,楚人在此活动频繁;西周时,吕国后裔姜子牙继封吕国;西周末年,吕亡后,楚军在此筑长城,现存列城40余座;战国时,先后属楚、韩、秦;汉时设涅阳、安众侯国,西汉丞相王陵为安国侯(镇平县玉都街道安国村存有王陵墓),郎中将吕胜因斩杀项羽有功封涅阳侯;东汉为涅阳、安众二县,光武帝刘秀二叔刘崇封安众侯,二女儿刘中礼封“涅阳公主”;三国时二县属魏;西晋、南北朝设涅阳、固城二县;隋为课县,唐初分为深阳、安国二县。公元625年废安国入南阳;公元627年,深阳入穰县,金正大三年改阳馆镇置镇平县,属申州,著名诗人元好问为首任县令。元仍为镇平县。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9年)废镇平县,划归南阳县辖;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恢复镇平县置。清沿旧称。民国二年(1913年)直属汝阳道;后废道,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8年5月5日镇平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南阳撤地建市,属南阳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