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平县教育体育局深入贯彻省、市、县教育工作会精神,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年”和“作风建设提升年”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镇平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系统上下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进展,先后荣获河南省宣传特优县、南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改善办学条件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省市级荣誉。
下面简要汇报两个方面的工作情况:
一、2021年工作推进情况
(一)以“讲政治”为根本,坚持党建引领
一是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全县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暨作风教育轮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红色基地实践教育、观看廉政警示片等形式,引导系统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以“镇平教育”微信公众平台、视频号为主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讲好镇平教育故事,树强镇平教育形象。2021年我局被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教育宣传特优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哲渠荣获“河南省教育宣传先进工作者”称号。三是深化基层党建工作。在系统内部持续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活动,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全县中小学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覆盖率100%。开展“逐支部观摩、整单位提升”暨党建考评工作等活动,狠抓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四是隆重庆祝建党100周年。积极举办“永远跟党走”镇平县教育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合唱比赛、“铭记百年荣光,争做最美奋斗者”全县中小学校庆祝建党100周年艺术展演等丰富多彩的大型活动,全力营造浓厚热烈的良好氛围。五是扎实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深入推动“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打造红色文化校园5所,组织红色电影进校园16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六是狠抓党风行风建设。持续推进“三不机制”建设,深化以案促改,时刻保持高压态势,2021年以来,协助县纪委监委驻县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查处查处违规违纪问题17个,警告处分11人,开除公职2人,记过处分3人,降低岗位等级1人,切实维护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二)以“惠民生”为重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争取1.5亿元,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新建幼儿园4所,改善72所学校办学条件。对65所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其中转设小学1所,设立附设幼儿班1个,撤销小学教学点46个、民办幼儿园6所、附设幼儿班11个。二是推进校车安全管理。配合县交通运输公司成立专门的校车管理机构,将现有的校车统一过户至新成立的校车公司名下,实现校车管理专业化、安全化、公司化、规范化。三是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做到“精准资助,不打折扣”,2021年全年共发放各类资助金额达4591.54万元,受助学生76575人次。四是推进“双减”和课后服务。2021年秋期积极落实“官方带娃”惠民政策,按照“5+2”模式(义务阶段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推动课后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解决好家长后顾之忧。目前,全县参与课后服务学生117749人,参与教师8086人(在职教师8006人,外聘教师80人)。同时,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持续极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关停“无证无照”黑托教225家。在教体局审批的33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中,20家注消,9家转为非学科类,剩余4家学已做好营转非工作,资金监管等工作已落实到位。五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围绕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在继续严格执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高层次人才子女和随迁子女就学办法,妥善安置随迁子女2456人。同时,根据认真梳理教育政务事项和政务服务流程,将40项政务事项法定办理时限由2105天压缩至117天,时间压缩94.44%。
(三)以“提质量”为目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一是做实南阳市名校助教“手拉手”活动。2021年年初,我县12所学校与南阳市10所中心城区名校结成“手拉手”对子,探索两地教育“同频共振”新路径。截止目前,我县共组织28批次723名教师、学校领导到南阳各名校学习,听课、教研5000余节,南阳名校共派出22批次89名领导、教师到我县进行指导,进一步提升了我县整体的学校管理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二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台《关于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全面加强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2021年高考,我县一本进线1142人,2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北大录取,实现“四连增”,完成四年翻一番工作目标。三是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好学校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宽专业设置,满足学生报考专业需求,提高中职学校办学吸引力。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订单式”模式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输送人才。南阳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申办工作已经省教育厅初步通过,教育部正在复审。同时,积极与南阳理工学院对接,共建南阳理工学院(镇平)珠宝玉雕产业学院。四是贯彻“五育并举”。大力推行“145·682”德育精细化培育模式,将德育内容融入渗透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涅阳七小原创短视频《百年风华路 童心向党红》荣登学习强国平台,充分展示了镇平少年儿童立志报效祖国的风采。持续开展“最美大课间”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大力推行劳动教育,成功创建2所全国“雷锋学校”,20余所学校在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书法教育等方面荣获市级以上示范校、特色校称号。
(四)以“强队伍”为关键,不断锤炼教育铁军
一是持续加大教师补进力度。通过赴高校招聘、社会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县外引进等渠道补充教师619名。二是扎实做好师德师风教育。开展“礼赞建党百年、 矢志为党育人”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广大教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矢志为党育人的使命担当;组织第二届“十佳青年教师”、第二届“出彩教育人”评选活动,倡树39名优秀教师典型;1名教师被评为2021年南阳市“最美教师”,同时成功推介市级教育世家2个;张玉滚老师在建党百年之际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殊荣,国家级荣誉增至11项。三是加强队伍管理。在2020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秋期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竞聘上岗、交流轮岗学校校长、中层干部234人,直聘、跨校竞聘、组织调剂教师1329人,调动了系统教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四是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依托“五级培训体系”,培训教师8596人次。顺利实现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省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全覆盖,3名教师在省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中获奖,1名教师入选省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持续开展“四名工程”评选活动,2021年评选出名班主任20名、名师30名、名教研组20个。五是持续落实教师福利待遇。完成侯集镇一初中周转宿舍新建和侯集镇房营小学、马庄初中闲置校舍改建教师周转宿舍项目。严格落实教师工资待遇政策,2021年发放“一补两贴”7659.15万元。
(五)以“保底线”为抓手,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组织开展“尊师重教”模范乡镇评选活动,评选出涅阳、杨营等7个尊师重教模范乡镇,并在全县第37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对模范乡镇党委书记予以隆重表彰,同时表彰8个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和8个捐资助学先进个人。二是加强安全工作。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把安全教育贯穿学校工作各个环节,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安全检查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在不断强化校园内部“三防”建设,加快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的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行动,有效提升校园安全保障水平。三是做好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原则,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各项措施,指导学校科学防控,提高师生、家长防控意识和能力,组织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疫苗接种全覆盖,目前,全系统教职员工接种人次14826,学生接种人次187250。
二、存在问题
1.教育质量方面。一是高中出口亟需扩大,虽然近年来我县一本上线人数持续攀升,但与周边先进县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初中培优转优工作任重道远。特优生较少、尖子不尖,学困生较多,培优补弱任务仍然较重。
2.特色品牌方面。近年来,我县围绕“小学创特色、初中创品牌”目标,不断提升镇平学校“知名度”。但就目前来看,在全省、全市拿得出手、名头响亮的品牌学校还不多,亟需打造具有镇平鲜明特色的教育品牌。
3.师资队伍方面。一是教师队伍缺口依然较大。例如,今秋我县3所公办高中在校生19860人,按师生比1:12.5核算,应配教师1589人,实有1046人,缺编543人。二是招人难、留人难。今春我县赴高校招聘45个学科145名教师,但43个学科未达到开考比例,只招录78人,完成率不到54%。降低标准二次补招后,最终录取139人。同时,今年高中在职教师考入市区学校82人(其中50多人已辞职,近30人还未办辞职手续)。三是教师性别比例失调。目前全县男女教师比例为1:2.1,35岁以下男教师727人,仅占全县教师总数的7%。今年招聘的男教师人数占招聘总数的14%,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现象日益突出,已经明显影响到各学校中层干部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成长。
三、2022年工作谋划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德立教、勇争一流”总体要求,以推进镇平教育全面振兴、打造南阳品牌教育为方向,以“优化资源、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为重点,加快创建全市第一方阵教育强县步伐。
(二)目标任务
按照《镇平县“十四五”期间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结合学校发展动态,及时做好布局调整工作,优化县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22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增长200人,达到1350人,争取清北录取实现再突破;持续提升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再创建1所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
(三)推进措施
一是做好一个规划。编制《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谋划“十四五”期间镇平教育改革新发展。
二是抓实两项工作。①推动“双减”工作落实。坚持校内校外“同步抓”,减负增效“同步走”。在校内,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有效降低学生考试压力。同时,下大力气治理掐尖招生、跨乡招生等乱象,减少学校“大班额”压力,减轻家长和学生就学焦虑。在校外,建立“黑白名单”公示制度,坚持对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治理。支持和规范学校引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②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一是持续抓实“万人助万企”,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做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和随迁子女就学工作,推行“校长窗口服务日”活动,为企业职工开设绿色通道。第二是积极构建与人口分布相适应的学校格局,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一步解决“大班额”和“乡村弱、城镇挤”问题,有效缓解择校现象。
三是深化三项改革。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是改革教育评价,坚持以结果论英雄,让数据和质量讲话,引导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二是加强和统筹教研力量,配齐配强学科教研员,开展基础教育学科中心教研组建设,统筹教研力量,形成攻坚合力。三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持续推广“六三二”和谐课堂教学法和四步问题化学习模式。高中阶段主动对接新高考改革,探索实施走班制教学,以“课堂教学课题带动”为引领,深化“6+1”课堂教学改革。三是按照“一年高考六年备考”思路,以院士育才中学为试点,探索初高中教师、教材、教研“三教融合”,推进学生、学科、学情“三学三通”,实现初高中教育的有效衔接融合,进一步打造一高中光谦部优质生源基地。②深化学校管理改革。一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能力提升计划,以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老庄镇中心小学和察院小学为引领,带动更多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内涵发展,力争今后每年创建1所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二是推广“名校+”办学模式。进一步推进宛平服务共享,做实南阳市名校助教“手拉手”活动,带动镇平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县域内推行集团化办学,统一学校管理、教师调配、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筹建镇平县察院小学教育集团,涵盖涅阳街道杏花园小学、察院小学东校区、涅阳街道第六小学。三是积极引导普通高中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扩大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探索由学校自主采取面试+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教师,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③深化队伍建设改革。一是在继续抓好“四名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好“四争四正”活动,推动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持续向好。二是深入推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流动机制,进一步促进师资资源均衡,着力打造“县管校聘”示范县。三是常态化开展教师“吃空饷”及借用教师清理整顿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抓好四个教育。①抓好红色教育,从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典礼育人、实践育人等五个维度引领“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向纵深推进。一是打造红色校园文化;二是开展革命歌曲进校园、百场红色电影进校园等活动,组建红色故事宣讲团;三是聚力“三个一批”,培养一批思政课名师、评选一批思政精品课、打造一批思政教育示范校;四是利用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各项典礼,上好思政大课;五是盘活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引导广大师生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②抓好德育教育,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机制,擦亮“大德玉乡 尚美健行”德育品牌。开展好“学国学、读经典”“戏曲进校园”等主题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广大学生的文化自信。③抓好创新能力教育,聚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动口能力。配齐体育、美育教师,做好体艺教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工作,推进中小学生体艺“2+1”项目(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定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等品牌特色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充分利用南阳市博物馆、医圣祠、黑虎庙雷锋小学、淅川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等县内外教育资源,拓宽学生校外活动渠道,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④抓好安全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好用好心理咨询室。扎实推进全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开展好近视防控试点学校创建活动。抓好学校日常安全管理,配齐学校安保人员,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食品卫生、防灾减灾、预防网络游戏沉迷等方面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自救自护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家庭教育指导,让家长切实承担起学生脱离学校监管后的看护责任,共同构筑起安全防线,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镇平县教育体育局
2021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