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镇平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7月3日
镇平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问题,提升农村客运服务品质,根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豫交文〔2019〕44号)精神,结合我县道路旅客运输基本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我县农村客运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5家客运企业、112辆农村客车、经营38条农村客运线路,日发560班次,年客运量208万人次。运输线路以县城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各乡镇及主要行政村辐射,由客运企业分线、分片区经营。现已覆盖22个乡镇(街道)、352个行政村(含客运线路半径两公里覆盖村,下同),其中:321个行政村日发班次达三班以上,14个行政村日发班次二班,17个行政村日发班次一班。
截止目前,全县410个行政村中仍有58个行政村未通直达班车,暂采用预约班车的方式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但效果不佳,群众满意度较低。
二、我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农民群众方便、快捷、安全出行为主线,以农村客运真通实达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全面提升,加快补齐农村客运发展短板,切实提升我县农村客运普遍服务水平和整体品质,为打赢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运输保障。
(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的工作目标:全力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逐步打造以“公交化运营+班线客运”为主、以定制客运为辅、以“预约班”为补充的村村通客车“升级版”,让农民群众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出行更方便、更快捷、更有获得感。
——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及便利化程度全面提升:2019年10月底前,采取“直达班线+镇村公交”的方式,解决56个未通班车行政村通车及25个行政村通车班次较少问题,使我县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进一步优化路线布局,适当加密班次,便利群众出行,使道路条件符合通客车要求。建制村直达或一次中转到县城的比例达到96%以上。
——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明显完善:农村公路路面宽度、安全防护符合通客车条件;通客车建制村候车亭建成率达到100%,停靠标识牌信息完整率达到100%。
——农村客运组织模式明显优化:农村客运公司化、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公交化运营和班线客运线路连通的建制村比例提高到95%以上,预约班线路连通的建制村比例下降到5%以下。
——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客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农村客运车辆具备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功能;农村客运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农村客运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建立健全农村客运运营补贴机制,使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客运票价维持在合理水平。
(三)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企办公助。坚持农村客运社会公益属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各部门特别是农村客运企业的积极性,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集约化经营,提升服务水平。
——以人为本、优化供给。把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作为农村客运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短板、提升服务,基本建成网络化、标准化、品质化、多元化的农村客运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统筹农村交通运输设施,加快推进设施有效衔接和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客运、农村物流、乡村旅游等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产业特点,统筹考虑未通客车行政村道路、出行需求、现有班线布局等情况,创新通车途径,实现真通实达。
三、“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全面开通镇村公交,确保真通实达
结合未通车行政村道路条件、客流量、出行习惯以及现有直达行政村班线客流实际情况,以乡镇为中心,合理设置1-3条镇村公交线路,连接未通车及现有班次较少的行政村。由主管部门会同经营企业共同选定一款符合条件的9座燃油客车或7座小型客车,由新组建的城乡公交公司负责经营,统一外观标识,统一排班发车,全部实行公车公营和公交化运营,根据线路长短日发3-6个班次,票价一律1元,实现镇村通车全覆盖。镇村公交单车日均运行100公里左右,每月不少于3000公里。
对处于现有班线末端或边缘、呈点状分布的未通车行政村,采取现有班线延伸到村的方式解决通车问题。
对不具备通车条件的2个行政村,暂采取镇村公交就近预约的方法解决群众出行问题。
具体线路见镇平县行政村通客车线路规划表(附件1)
(二)全面完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加大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加快实施农村通客车公路线路的提档升级、道路扩宽加固、线形优化、设置错车道、改造危桥梁等公路工程、养护工程,有序推进精准扶贫路、通建制村“最后一公里”、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等重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特别是对拟开通镇村公交的农村公路,逐线核查,尽快完善,确保满足通车要求。
加快农村客运候车亭、停靠标识牌建设步伐,在客流较大、线路交叉等位置建设60个港湾站或候车亭,完善现有行政村通车标识牌班线、班次等通车信息内容,便于群众出行候车。
(三)积极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提升服务品质
对客流较大、经营比较稳定的城乡客运班线,积极实施公交化经营改造。鼓励每个客运企业选择一种车型,统一外观标示,按照公车公营、降低票价、提升服务的原则进行改造。2019年初步选择镇平至三潭、镇平至马庄、镇平至太公湖等3条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2020年以后逐步对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进一步方便广大群众出行。
根据各线路实际情况,可选择投放新能源或燃油客车经营,至少一条线路统一一种车型,按照省定四条标准实施公交化改造,降低票价15-20%,让更多农民群众享受改革红利。
对县城周边近郊行政村,可根据客流量及县城发展实际需要,逐步采取城市公交适度延伸的方法,进一步提升通达质量,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融合发展。
(四)建立健全农村客运财政补贴机制
农村客运公益性强,成本高、收益低甚至亏损,社会投资不足甚至有逐步退出倾向,这也是部分行政村不通客车的重要原因。通客车提质工程是民生工程,应建立健全农村客运经营补贴机制来保障实施。对新开通的镇村公交,县交通运输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单车运营成本,县财政对实际成本及预期收入核算后亏损部分予以补贴。对通过延伸现有班线实现通车的,按实际延伸里程和班次,核算增加的运营成本,县财政予以补贴。对实施公交化经营改造的城乡客运班线,根据车辆数、座位数、实载率、实发班次及实际降低票价幅度,县财政适当予以补贴。对需建设完善的农村公路设施和客运候车亭牌,县财政拨付所需资金。对新组建的城乡公交公司建设视频监控平台等设施设备及公司运营必要的成本费用予以补贴。农村客运经营补贴期限暂按班线许可年限8年执行,且应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以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不发生“通返不通”现象。
(五)进一步加强运营管理
切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简化农村客运准入程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先办快办。建立由县、乡政府主导,公安、交通、应急保障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制定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办法,完善农村客运运营安全责任清单,加强安全督查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问题和隐患。农村客运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完善相关应急预案。交通运输部门要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切实把好车辆的技术性能关、从业人员的资格关;要强化路面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规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经营环境。
四、方法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9年5月底以前):由运管部门组织人员对全县的农村客运市场进行普查,核实农村客运班线、运营车辆、日发班次、运营主体、运营方式、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基础资料,以及未通客车行政村道路状况和客流情况,为实施“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9月底以前):按照《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达标(示范)验收办法》及本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逐项对照,压茬推进,全面组织实施。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9年10月底以前):按上级要求程序,向市级交通运输部门提交申请,迎接市、省交通运输厅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镇平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2),统筹推进农村客运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推进及实施事宜。各有关单位特别是交通运输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任务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压茬推进,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二)组建镇平县城乡公交公司。配备经理、副经理、安全调度、财务、卫星视频监控等岗位共13名管理人员,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负责全县新开通镇村公交统一运营管理及卫星视频监控工作,统一处理运营补助申报、发放等事宜。
(三)加强协同合作。农村客运涉及方方面面,建立“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联席工作制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营、行业监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直有关部门及各乡镇应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县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县农村客运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负责联合审核新开通班线安全通行条件,确定是否具备通客车条件。各乡镇(街道)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做好辖区内农村客运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好错车道和候车亭牌,共同创造条件实现符合条件行政村真通实达。财政部门负责核实财政补贴资金项目及标准,按程序及时拨付到位。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相关项目管理、招投标等工作。审计部门负责农村客运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监督工作。各乡镇(街道)、县直各有关部门对通客车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要做好预警研判,及时化解矛盾隐患,保持稳定有序。
(四)加强宣传督导。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舆论作用,为“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建立督导工作机制,组织专门督导队伍,对“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情况定期开展督导检查,通报推进情况,传导压力、夯实责任。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等情况进行通报批评;对工作严重滞后或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况,县将追究相关单位责任。
附件:1.镇平县行政村通客车线路规划表
2.镇平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1
镇平县行政村通客车线路规划表
镇平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推进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艾进德 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薛江峰 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李 辉 县政府办副主任
王 强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世奇 县财政局局长
王 峰 县公安局副局长
侯培照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王旭宏 县审计局局长
陈云峰 县发改委主任
陈 凯 县公路服务中心主任
李宝杰 雪枫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王中振 玉都街道办事处主任
苏克硕 柳泉铺镇镇长
周毅力 遮山镇镇长
刘智兴 老庄镇镇长
陈同万 石佛寺镇镇长
翟景文 二龙乡乡长
李 果 高丘镇镇长
沙 冰 王岗乡乡长
郭国基 卢医镇镇长
杨 磊 曲屯镇镇长
杨志强 晁陂镇镇长
刘柯兵 枣园镇镇长
邢新峰 贾宋镇镇长
侯 斐 张林镇镇长
侯洲洋 马庄乡乡长
王国华 杨营镇镇长
王 锋 侯集镇镇长
张学政 安字营镇镇长
苏振强 彭营镇镇长
吴建全 郭庄乡乡长
王旭浩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运管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道路运输管理局,王强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王旭浩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全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的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等工作。
抄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
镇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3日印发
《镇平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9年7月3日
镇平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从根本上解决我县广大农民群众的出行问题,提升农村客运服务品质,根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豫交文〔2019〕44号)精神,结合我县道路旅客运输基本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我县农村客运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5家客运企业、112辆农村客车、经营38条农村客运线路,日发560班次,年客运量208万人次。运输线路以县城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各乡镇及主要行政村辐射,由客运企业分线、分片区经营。现已覆盖22个乡镇(街道)、352个行政村(含客运线路半径两公里覆盖村,下同),其中:321个行政村日发班次达三班以上,14个行政村日发班次二班,17个行政村日发班次一班。
截止目前,全县410个行政村中仍有58个行政村未通直达班车,暂采用预约班车的方式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但效果不佳,群众满意度较低。
二、我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及基本原则
(一)“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农民群众方便、快捷、安全出行为主线,以农村客运真通实达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全面提升,加快补齐农村客运发展短板,切实提升我县农村客运普遍服务水平和整体品质,为打赢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运输保障。
(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的工作目标:全力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逐步打造以“公交化运营+班线客运”为主、以定制客运为辅、以“预约班”为补充的村村通客车“升级版”,让农民群众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出行更方便、更快捷、更有获得感。
——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及便利化程度全面提升:2019年10月底前,采取“直达班线+镇村公交”的方式,解决56个未通班车行政村通车及25个行政村通车班次较少问题,使我县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进一步优化路线布局,适当加密班次,便利群众出行,使道路条件符合通客车要求。建制村直达或一次中转到县城的比例达到96%以上。
——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明显完善:农村公路路面宽度、安全防护符合通客车条件;通客车建制村候车亭建成率达到100%,停靠标识牌信息完整率达到100%。
——农村客运组织模式明显优化:农村客运公司化、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公交化运营和班线客运线路连通的建制村比例提高到95%以上,预约班线路连通的建制村比例下降到5%以下。
——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客运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农村客运车辆具备卫星定位和视频监控功能;农村客运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农村客运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建立健全农村客运运营补贴机制,使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客运票价维持在合理水平。
(三)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企办公助。坚持农村客运社会公益属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各部门特别是农村客运企业的积极性,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集约化经营,提升服务水平。
——以人为本、优化供给。把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作为农村客运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短板、提升服务,基本建成网络化、标准化、品质化、多元化的农村客运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统筹农村交通运输设施,加快推进设施有效衔接和一体化建设;推动农村客运、农村物流、乡村旅游等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产业特点,统筹考虑未通客车行政村道路、出行需求、现有班线布局等情况,创新通车途径,实现真通实达。
三、“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全面开通镇村公交,确保真通实达
结合未通车行政村道路条件、客流量、出行习惯以及现有直达行政村班线客流实际情况,以乡镇为中心,合理设置1-3条镇村公交线路,连接未通车及现有班次较少的行政村。由主管部门会同经营企业共同选定一款符合条件的9座燃油客车或7座小型客车,由新组建的城乡公交公司负责经营,统一外观标识,统一排班发车,全部实行公车公营和公交化运营,根据线路长短日发3-6个班次,票价一律1元,实现镇村通车全覆盖。镇村公交单车日均运行100公里左右,每月不少于3000公里。
对处于现有班线末端或边缘、呈点状分布的未通车行政村,采取现有班线延伸到村的方式解决通车问题。
对不具备通车条件的2个行政村,暂采取镇村公交就近预约的方法解决群众出行问题。
具体线路见镇平县行政村通客车线路规划表(附件1)
(二)全面完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加大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加快实施农村通客车公路线路的提档升级、道路扩宽加固、线形优化、设置错车道、改造危桥梁等公路工程、养护工程,有序推进精准扶贫路、通建制村“最后一公里”、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等重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特别是对拟开通镇村公交的农村公路,逐线核查,尽快完善,确保满足通车要求。
加快农村客运候车亭、停靠标识牌建设步伐,在客流较大、线路交叉等位置建设60个港湾站或候车亭,完善现有行政村通车标识牌班线、班次等通车信息内容,便于群众出行候车。
(三)积极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提升服务品质
对客流较大、经营比较稳定的城乡客运班线,积极实施公交化经营改造。鼓励每个客运企业选择一种车型,统一外观标示,按照公车公营、降低票价、提升服务的原则进行改造。2019年初步选择镇平至三潭、镇平至马庄、镇平至太公湖等3条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2020年以后逐步对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进一步方便广大群众出行。
根据各线路实际情况,可选择投放新能源或燃油客车经营,至少一条线路统一一种车型,按照省定四条标准实施公交化改造,降低票价15-20%,让更多农民群众享受改革红利。
对县城周边近郊行政村,可根据客流量及县城发展实际需要,逐步采取城市公交适度延伸的方法,进一步提升通达质量,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融合发展。
(四)建立健全农村客运财政补贴机制
农村客运公益性强,成本高、收益低甚至亏损,社会投资不足甚至有逐步退出倾向,这也是部分行政村不通客车的重要原因。通客车提质工程是民生工程,应建立健全农村客运经营补贴机制来保障实施。对新开通的镇村公交,县交通运输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单车运营成本,县财政对实际成本及预期收入核算后亏损部分予以补贴。对通过延伸现有班线实现通车的,按实际延伸里程和班次,核算增加的运营成本,县财政予以补贴。对实施公交化经营改造的城乡客运班线,根据车辆数、座位数、实载率、实发班次及实际降低票价幅度,县财政适当予以补贴。对需建设完善的农村公路设施和客运候车亭牌,县财政拨付所需资金。对新组建的城乡公交公司建设视频监控平台等设施设备及公司运营必要的成本费用予以补贴。农村客运经营补贴期限暂按班线许可年限8年执行,且应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以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可持续,不发生“通返不通”现象。
(五)进一步加强运营管理
切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简化农村客运准入程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先办快办。建立由县、乡政府主导,公安、交通、应急保障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制定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办法,完善农村客运运营安全责任清单,加强安全督查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问题和隐患。农村客运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完善相关应急预案。交通运输部门要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切实把好车辆的技术性能关、从业人员的资格关;要强化路面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规经营行为,营造良好经营环境。
四、方法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2019年5月底以前):由运管部门组织人员对全县的农村客运市场进行普查,核实农村客运班线、运营车辆、日发班次、运营主体、运营方式、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基础资料,以及未通客车行政村道路状况和客流情况,为实施“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9年9月底以前):按照《河南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达标(示范)验收办法》及本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逐项对照,压茬推进,全面组织实施。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9年10月底以前):按上级要求程序,向市级交通运输部门提交申请,迎接市、省交通运输厅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镇平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2),统筹推进农村客运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推进及实施事宜。各有关单位特别是交通运输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任务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压茬推进,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二)组建镇平县城乡公交公司。配备经理、副经理、安全调度、财务、卫星视频监控等岗位共13名管理人员,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负责全县新开通镇村公交统一运营管理及卫星视频监控工作,统一处理运营补助申报、发放等事宜。
(三)加强协同合作。农村客运涉及方方面面,建立“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联席工作制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运营、行业监管、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直有关部门及各乡镇应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县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全县农村客运管理特别是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负责联合审核新开通班线安全通行条件,确定是否具备通客车条件。各乡镇(街道)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做好辖区内农村客运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好错车道和候车亭牌,共同创造条件实现符合条件行政村真通实达。财政部门负责核实财政补贴资金项目及标准,按程序及时拨付到位。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相关项目管理、招投标等工作。审计部门负责农村客运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情况审计监督工作。各乡镇(街道)、县直各有关部门对通客车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要做好预警研判,及时化解矛盾隐患,保持稳定有序。
(四)加强宣传督导。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舆论作用,为“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建立督导工作机制,组织专门督导队伍,对“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实施情况定期开展督导检查,通报推进情况,传导压力、夯实责任。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等情况进行通报批评;对工作严重滞后或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况,县将追究相关单位责任。
附件:1.镇平县行政村通客车线路规划表
2.镇平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1
镇平县行政村通客车线路规划表
镇平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推进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艾进德 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薛江峰 县政府副县长
成 员:李 辉 县政府办副主任
王 强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王世奇 县财政局局长
王 峰 县公安局副局长
侯培照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王旭宏 县审计局局长
陈云峰 县发改委主任
陈 凯 县公路服务中心主任
李宝杰 雪枫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王中振 玉都街道办事处主任
苏克硕 柳泉铺镇镇长
周毅力 遮山镇镇长
刘智兴 老庄镇镇长
陈同万 石佛寺镇镇长
翟景文 二龙乡乡长
李 果 高丘镇镇长
沙 冰 王岗乡乡长
郭国基 卢医镇镇长
杨 磊 曲屯镇镇长
杨志强 晁陂镇镇长
刘柯兵 枣园镇镇长
邢新峰 贾宋镇镇长
侯 斐 张林镇镇长
侯洲洋 马庄乡乡长
王国华 杨营镇镇长
王 锋 侯集镇镇长
张学政 安字营镇镇长
苏振强 彭营镇镇长
吴建全 郭庄乡乡长
王旭浩 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运管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道路运输管理局,王强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王旭浩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全县“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的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等工作。
抄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
镇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7月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