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镇政文件 > 2002

镇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平县2002年度农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时间:2017-08-25
分享: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镇平县2002年度农业结构调整意见》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OO二年五月二十日


镇平县2002年度农业结构调整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尽快形成具有我县特色优势的农业经济,千方百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强的目标,促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特提出如下农业结构调整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发展为主题,以科技进步和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为龙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战略性调整为方向,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坚持县抓支柱、乡抓特色、村抓基地。紧紧围绕“四大支柱”,拉长扶壮产业链条,完善提高“六大商品基地”,稳棉增果药,发展烟桑牧、培育特色菜,扩种优质麦,突出地方特色,优化种植结构,提高整体效益,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强的目的。
二、目标任务
全县烟叶面积由去年4万亩发展到5万亩,亩均单产100公斤,上等烟比例达到25%以上,产值3000万元,税利达到600万元;新发展湖桑1万亩,规模扩大到3.5万亩,争取4万亩,桑鲜茧产量65万公斤;柞蚕面积由6万亩恢复到10万亩,柞蚕茧产量达到15万公斤,蚕业产值达到1220万元;林果药面积发展到7.2万亩,产值达到15120万元;棉花稳定在10万亩,总产达到800万公斤,总产值1.2亿元;蔬菜常年固定面积达到10万亩,复播面积25万亩,总产值达到7亿元;优质小麦扩大到46万亩,产值2亿元;畜牧“三专”和特种养殖总产值达8.5亿元,比上年提高13.3%,以上产业总产值达到20.634亿元。
三、重点商品基地建设规划意见
总体要求:集中连片种植,实行集约经营,突出地方特色,优化品种结构,建盆景、扩规模、上水平,增加整体效益。
(一)烟叶基地建设
增加面积,优化品种,规范种植,连片开发。植烟面积要达到5万亩,每个乡镇至少有2个以上千亩大方,取消3000亩以下乡镇和300亩以下的村及3亩以下的户,其中卢医镇、高丘镇、枣园镇各6000亩,遮山镇、柳泉铺乡、王岗乡、曲屯镇各5000亩,彭营乡、黑龙集乡各4500亩,郭庄乡3000亩,大力推广去烟85和中烟 9203等优质品种。
(二)桑蚕基地建设
科学布局,膨胀规模,完善机制,延伸链条。新增湖桑面积1万亩,全县达到3.5万亩以上,其中卢医镇达到1万亩、王岗乡达到7000亩、曲屯镇、枣园镇、高丘镇各5000亩,马庄乡3000亩。全县柞蚕由6万亩恢复到10万亩,其中二龙乡达到5万亩、老庄镇、四山乡各2.5万亩。推广选用育711及农桑14等优质良种,加强技术改造,强化技术指导,搞好收购服务,延伸产业链条,力促形成产业经济。
(三)林果药(花卉)基地建设
以312国道以北乡镇和207国道沿线为重点,建立绿色通道,积极引进名特优新品种,突出广洋大枣、欧洲大樱桃、美国黑李、金太阳杏等主导品种,纵横延长延伸,进一步完善林果药基地。新增林果基地面积1.7万亩,全县达到7.2万亩,其中以老庄镇为中心继续向南北延伸,与柳泉铺乡相连,建立沿柳老公路两侧的樱桃基地,老庄镇新发展3000亩、柳泉铺乡1000亩,总面积达到9000亩;柳泉铺乡大枣面积达到2940亩;遮山镇林果面积达到2050亩;城郊乡林果达到1725亩,新发展1500亩(蓝宝石李1000亩、大枣200亩);杨营镇林果面积达到487亩;晁陂镇林果面积达到2400亩,新发展药材1000亩;曲屯镇新发展大枣300亩,林果面积达到1290亩;石佛寺镇新发展大枣2000亩,达到6030亩;以王岗乡为中心辐射高丘、晁陂,形成沿公路两侧的黑李基地,其中高丘、王岗、晁陂3个乡镇各新发展1000亩;张林乡林果由1000亩达到1600亩;贾宋镇继续扩大花卉种植面积,新发展良种花卉或苗木2000亩,达到6000亩;黑龙集乡发展药材1000亩,四山乡发展林果面积1600亩,达到2.16万亩。除上述规划的林果、药材、花卉外,有条件的乡镇特别是312国道和207国道沿线乡镇,要选择优质速生品种,建立绿色长廊。
(四)蔬菜基地建设
发展传统优势 ,集中连片种植,扩大种植规模,培育名优品牌,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种植效益。全县常年菜田面积10万亩,复种面积25万亩,建立日光温室1045座,大中棚32000个,重点抓好棚菜、大葱、小辣椒、土豆、山药等优势产品的生产基地建设。全县蔬菜大方达到24个、7.55万亩,其中万亩大方1个,5000亩以上大方4个,3000亩以上大方7个,1000亩以上大方面12个,每个大方建300―500亩精品工程1―2个,其中侯集镇常年菜田面积2.2万亩,复种4.8万亩,棚菜3500亩;杨营镇常年菜田面积1.8万亩,复种3.7万亩,棚菜4000亩;城郊乡常年菜田面积1万亩,复种2.8万亩,棚菜3000亩;张林乡常年菜田面积1.2万亩,复种2.8亩,棚菜1000亩;贾宋镇常年菜田1万亩,复种2.4万亩,棚菜1500亩;安字营乡常年菜田面积1.1万亩,复种2.7万亩;马庄乡常年菜田面积0.6万亩,复种1.2万亩;黑龙集乡常年菜田面积0.5万亩,复种1.3万亩,其它乡镇适度发展瓜菜种植。食用菌以二龙乡、四山乡、老庄镇及彭营乡为重点,推广种植袋料香菇、金针菇、木耳、天麻等品种,示范种植稀有珍贵品种。
(五)优质麦棉基地建设
全县优质小麦面积达到46万亩,要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其中安字营乡5万亩,张林乡、彭营乡各4万亩,侯集镇3.5万亩,枣园镇3万亩,马庄乡、杨营镇、贾宋镇、晁陂镇各2.5万亩,曲屯镇、城郊乡、柳泉铺乡、卢医镇、石佛寺镇各2万亩,高丘镇、遮山镇、黑龙集乡各1.5万亩,郭庄乡、王岗乡各1万亩。在品种选择上以郑麦9023为主,搭配宛369和内乡188。
棉花基地稳定在10万亩,优化品种结构,推广多熟模式,主攻单产效益,棉花生产主要布局在312国道以南的9个乡镇,其中安字营乡2万亩,彭营乡、张林乡各1.5万亩,贾宋镇1.2万亩,郭庄乡1万亩,马庄乡、遮山镇各0.8万亩,黑龙集乡0.7万亩,晁陂镇0.5万亩。选用南抗3号、中棉29、中棉38、鄂杂1号、苏棉8号等优良新品种,实行小麦―冬叶菜―棉花、小麦―洋葱(土豆)―棉花、菠菜―无架豆―棉花等三熟、四熟的四一、三一、三二等间作套种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六)畜牧基地建设
坚持稳定猪禽生产、加快发展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发展特种养殖,突出奶业生产,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进程。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59925吨、蛋类总产37985吨、奶产量540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20%,实现产值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黄牛存栏12.9万头,增长2.9%,出栏5.26万头,增长2.9%;生猪存栏51.07万头,增长0.49%,出栏48.54万头,增长0.5%;山绵羊存栏35.64万只,增长5.1%,出栏29.96万只,增长5%;家禽存栏678.3万头,增长1%,出栏546.1万只,增长0.8%;特种养殖达100万只(头),各类畜牧养殖专业场达到280个,专业村达到160个,专业户达到11000户。
四、主要措施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入世后的需要,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但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组织引导,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推进。
(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强化管理,确保建一片成一片。
各乡镇要深入调查,准确掌握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在澄清底子、吃透实情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市场变化,在调查中跟进市场,通过认真分析,反复论证,因地制宜调整好农业结构,决不搞一刀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一哄而上,要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同时,要在“管”字上下功夫,积极探讨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形式,扎实开展各种配套服务,调与管同步推进,同步实施,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决不能劳民伤财。
(二)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优化经营环境,确保市场流通。
一是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坚持不断研究和论证市场,加强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鼓励农民上网,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供和开发市场信息,进一步建立完善反馈迅速、有效及时的农产品信息网络体系,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巩固提高侯集、杨营、城关、城郊、贾宋5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在重点基地新建小金鱼、食用菌、粮油、小杂果、花生、花卉等农产品营销市场,切实解决好我县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的“有场无市”、“有市无场”等问题。三是优化经营环境,整顿市场秩序,重点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打击哄抬物价,竞相压价,掺杂使假,欺行霸市等违章违法行为,严禁对农产品运输封关设卡,确保农产品运销畅通无阻。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创汇农业和无公害农业。
(三)坚持机制创新,狠抓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
一是根据重点商品基地区域布局和基地建设需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土地资源在特定范围内合理流转机制,可采取反租倒包、反租不倒包、股份合作、拍卖、合同转让、合同种植等形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规模经营。二是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要学会用工业的思维抓农业,在用好世行、亚行贷款、外国政府借款的同时,制订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提供优质服务,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种养大户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一个原则,实行四个倾斜,即扶优扶强原则和项目、资金、人才、政策的倾斜,尽快催生一批农业法人,加快培育一批基础雄厚、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要按照产业化运作模式,把商品基地与龙头企业相对接,在龙头企业和商品基地与农户之间建立互惠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同时坚持项目法人制、投资业主制、运行公司制,健全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切实在经营环节上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管理保证。
(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增加科技含量,确保农业增产增效。
一是在科技长入上狠下功夫,积极引进种植名优特新品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高新技术,依托科研院校,用现代科技改造和嫁接传统农业,重点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间作套种、病虫害综合防治、肉牛育肥改良等技术。二是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要围绕基地建设,创办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做好产业发展的示范引导,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把商品基地建成集约化生产经营先导区。三是搞好科技人才培养,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咨询服务,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建立一支科技推广队伍,使部分农业科技带头人能够系统掌握1――2项适应产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为支柱产业发展和重点商品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示范,创办示范园区,把科技人员的利益与结构调整的客观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使科技人员在技术服务中得到应有的回报。
(五)积极争取项目,实施项目支撑。
要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调整的思想,切实把项目农业摆上重要日程抓紧抓好。一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优势,选准选好项目,搞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尤其是围绕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编制农业项目。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抓住国家向农业倾斜的良机,积极申报,力争使更多的农业项目挤进国家、省、市计划笼子,有关产业部门和乡镇要积极争取一批精尖项目,涉及我县发展的大项目及上级重点扶持项目,力争项目农业有重大突破。三是认真搞好在建项目建设,树立良好的信誉,突出抓好亚行贷款养牛、亚行大枣低产改造、农综开发和国家粮食储备库等项目,确保建一个项目、带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
(六)加大投入力度,搞好资金扶持。
一是充分调动农民对农业结构调整投入的积极性。农民群众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受益者和实践者,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要大力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结构调整的投入。二是认真搞好银信部门的融资协调,通过小额贷款等方式,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重点商品基地建设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的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资金扶持力度,选择一批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经济效益好,能带动农户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件。
要按照商品基地建在那里,农建就跟在那里的要求,围绕调整抓农建,抓好农建促调整。第一、围绕商品基地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要按照蓄住天上水,截住沟河水,用好库塘水,开发地下水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在商品基地建设区内上农综开发项目,上农建工程。要大力推广旱作农业和节水农业新技术,增强抗灾能力,第二,搞好田间配套工程。在引蓄结合、综合利用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基础上,通过农田基本建设,硬化渠道和管道输水等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通过田间工程配套,推广沟灌、喷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无效消耗。第三,搞好水利配套工程。做好自然灌溉水利配套工程,抓好机井配套,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加大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水利设施化,灌溉节水化,农田园田化。
(八)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业结构顺利进行。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服务,加大督查,确保重点商品基地建设落到实处。县农业产业领导小组要搞好组织协调,规划实施,督促检查,切实肩负起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的重任。各乡镇要把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组织精兵强将,形成有效的指挥系统,深入组织实施,按照县抓支柱、乡抓特色、村建基地的要求,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地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各涉农职能部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搞调研,深入农村搞服务,扑下身子抓落实,以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创办园区为切入点,服从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县督查中心等单位要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商品基地建设的督查力度,确保农业结构调整顺利有序实施。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联动,搞帮扶、抓创建,积极主动服从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