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镇政文件 > 2010

镇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平县2010—2011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方案的通知
来源:县政府 时间:2015-04-28
分享: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镇平县2010―2011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一O年十一月十六日

镇平县2010―2011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方案

  为做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针对今年防汛、抗旱中暴露出的问题,结合我县目前水利工作实际和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灌排设施整治、灌区节水改造、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低产田改造、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统筹兼顾,综合规划,讲求实效,创新机制,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二、目标任务与效益指标

  总投资8340.89万元,总工程量100.43万方,投工113.06万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田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万亩,新增除涝面积1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42万亩,新打机电井475眼,新配机电井145眼,新修整修各类建筑物374座,新修主次干道和入户道路28.02千米,整修沟渠213.9千米,埋设各类管道35.97千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3平方公里,解决安全饮水3.4596万人。

  三、重点工程

  要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原则,以重点工程为龙头,以示范项目为支撑,围绕目标,统筹安排,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新增农资补贴项目

  投入资金397万元,总工程量3.65万m3,其中土石方2.8万m3,砼853.61m3。在柳泉铺乡、晁陂镇、侯集镇、马庄乡四个乡镇,新打机井30眼,修复旧井3眼,配套潜水电泵33台(套),修建井房33座,配套各类低压管道20.7km,硬化渠道12.5km,维修新修生产桥148座,整修排水沟22.6km,新修整修道路6.65km。恢复灌溉面积0.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8万亩,增强了灌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年可增加粮食产量200公斤/亩,年增效益335.2万元。

  (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投入资金1660万元,总工程量12.87万m3,其中土石方12.7万m3,砼635m3。第一批资金600万元,在贾宋镇、张林乡2个乡镇5个行政村,新打井2眼,使用旧井4眼,见蓄水池1座,变压器一台,配套水泵6套,消毒设备2套,变频设备一套,应急供水30吨压力罐一台,建管理房3间60�,井房2间24�,埋设输配水管道130475m,自来水入户3430户,解决1.2万人的吃水问题。第二批资金1060万元,在安子营乡、晁陂镇、高丘镇、贾宋镇、马庄乡5个乡镇10个行政村新打中深井6眼,人工开挖大口井5眼,使用旧井2眼,配套潜水泵13台套,购置无塔增压设备9台,消毒设备8台,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1套,水质监测设备1套,埋设输配水管道347933m,自来水入户5763户,见供水站9处,建筑面积328m2,水厂综合办公楼1座720m2,井房2间24m2。解决2万人的农村居民饮水问题,解决0.2万人农村学校师生饮水问题。

  (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投入资金505万元,总工程量2.31万m3,其中土石方2.15万m3,砼1560m3。对镇平县高西河水库大坝进行了溢洪道进口段、溢流堰段及泄槽段的左右岸的的维修加固工程,溢洪道交通桥的重建工程,大坝观测设施的重新埋设工程。汤河水库大坝坝基、右坝肩高喷、帷幕灌浆防渗处理工程,防浪墙、路面、路沿石及上下游坡整修工程,溢洪道加固及工作桥维修加固工程,输水洞工作桥、闸室、操作室的重建工程,启闭设备及闸门更换工程,大坝观测设施及管理设施、防汛道路等工程。方山水库大坝坝基、左坝肩高喷、帷幕灌浆防渗处理工程,坝顶防浪墙、坝顶路面、路沿石、上下游坡整修工程及坝址排水体工程,白蚁治理工程,溢洪道进口段、控制段、泄槽段工程,消力池段及溢洪道交通桥工程,输水洞工作桥、闸室、操作室重建工程,启闭设备及闸门更换工程。

  (四)淇河河道治理工程

  投入资金2517.66万元,总工程量48.87万m3,其中土石方48.57万m3,砼3029m3。对西三里河西刘堂―连庄段、东三里河G312国道―南环段进行治理,总长度10.79km。其中东三里河自G312国道(0+000)至桩号2+200长2.2km,西三里河自杏山大道(0+000)至桩号8+598长8.598km。对治理段按标准进行综合治理,左右岸护坡衬砌,堤防薄弱段进行加高、培厚、淤积严重、断面不足处进行清淤、疏浚。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五)省级重点岁修

  投入资金40万元,总工程量0.7万m3,其中土石方0.69万m3,砼102.2m3。对镇平县湍河严陵河险工水毁修复(马庄乡大龙庙),建交通桥1座,宽5m,长23m,对河堤险工段长200m进行培堤、加固,河道清淤段进行清淤。及对赵湾水库输电线路改造及护坡整修。解决大龙庙村2450人的交通问题。

  (六)水土保持项目

  投入资金13.63万元,总工程量0.28万m3,其中土石方0.27万m3,砼172.95m3。对镇平县高丘镇北芦苇河小流域,赵湾水库上游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3km2,修建塘坝、谷坊等水保工程,春季造林种草。完成工程量2886.97m3,其中土石方开挖2666.67m3,浆砌石172.95m3,砌砖10.7m3,砼浇筑36.47m3,直播种草225亩。

  (七)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投入资金488.73万元,总工程量11.09万m3,其中土石方11.06万m3,砼360m3。在张林乡东南部涉及黑张、布袋王等4个行政村新打井106眼,修复井60眼,开挖疏浚渠道47.2km,埋设管道6.7km,新修维修各类建筑物195座(其中新185座,旧10座)。新增旱涝保收田1万亩,每年水利工程发挥效益增值230.08万元。

  (八)粮食核心区建设

  投入资金1500万元,总工程量3万m3,其中土石方1.6万m3,砼1432m3。在侯集镇、杨营镇,新打机井281眼,整修机井75眼,衬砌渠道2000米,开挖疏浚沟道12万米,地埋管道15万米,新修整修机耕路27万m2,生产路30万m2,种植田间林网18万株,土地改良2.4万亩,新修整修桥梁692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其中新增除涝面积1万亩,增产粮食450万公斤。

  (九)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

  投入资金418.37万元,总工程量0.54万m3,其中土石方0.5万m3,砼418m3。在杨营镇的郭营村、陈庙村新打井43眼,洗旧井3眼,建泵房46座,新修整修水泥田间道路7600m,生产路8119m,植杨树2940株,整修农沟5441m,农渠4320m,沟渠清淤1843m,管涵28座。土地整理面积0.42万亩,新增耕地0.0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3.83%。

  (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

  投入资金232.5万元,总工程量2.87万m3,其中土石方2.47万m3,砼3593.83m3。在老庄镇、高丘镇、石佛寺、玉都办等4个县镇10行政村修复水毁道路2条,总长350m,新修漫水桥2座、村内砼道路7条,总长5300m、村标准化卫生室一座12间,新打大口井2眼,新建30T浆砌石泉室1处,埋设管道15270m,从根本上解决了596名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和5870人出行难的问题,缓解了库区群众、移民与非移民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领导包抓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细化任务,严格绩效考核。

  二是强化责任,协同作战。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各负其责。水利部门负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宣传、指导、检查、进度统计和考核验收,抓好骨干水利工程的建设;发改委负责重点水利工程的立项批复;财政部门负责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的筹措、核拨和检查;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做好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典型,营造良好氛围。

  (二)科学规划,讲求实效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综合治理。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相结合,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相结合,与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实行沟、渠、田、林、路全面整治,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综合效益。规范农田水利工程技术要求,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质量和效益。要切实维护和巩固好近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成效,进一步加大边缘死角、荒地和低产田整治力度,集中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灌水难、排水难、饮水难、行路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在抓好面上清淤整治的同时,要按照“建一片,成一片,逐年推进”的思路,集中力量,集中连片高标准治理。

  (三)深入开展“红旗渠精神杯”和“兴水杯”竞赛活动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和“兴水杯”竞赛活动,对巩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绩,促进水利建设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强化激励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大办水利的积极性。加强考核工作,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水利事业发展实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重点工程建设情况等进行认真组织考评,把“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四)创新机制,确保投入

  一是实行“以奖代补”,继续开展“兴水杯”竞赛活动。继续在乡镇、街道开展“兴水杯”竞赛活动,设立“以奖代补”项目,评选先进乡镇、街道。同时,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的原则,统筹安排农村水利建设项目。

  二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引导群众积极投工投劳。规范引导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的管理程序投工投劳。各乡镇办要将组织群众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相结合,投工与筹资相结合,人力与机械施工相结合,村队组织形式与协会参与组织形式相结合,通过政策宣传、典型引导、干部带动等措施,调动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对于跨村跨乡、受益面较大的农田水利工程,集中劳力重点整治。

  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检查、监督、考核、奖罚制度,严格考核验收,明确奖罚,做到建设一片,见效一片。

  附件一:镇平县2010年―201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投入情况表

  附件二:镇平县2010年―201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分类工程计划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