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人民政府: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2〕132号)精神,结合镇平实际,我县已编制完成《镇平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13―2015年),现上报予以审核。
特此报告。
二O一三年一月二十八日
镇平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2013―2015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2〕132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要与经济建设、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要求相适应,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农村地理环境、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关系。要在注重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保证入学率、普及率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坚决杜绝因过急、过快、过度撤点并校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等现象发生。
二、基本要求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满足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要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
学校建设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学校建设纳入新型农村社区的总体规划与建设之中,做到学校与新型农村社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新建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和省定办学条件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确保质量。原则上4000人至1万人的社区设1所6至12班规模的完全小学;1万人以上的社区,每1万人设1所18至24班规模的小学,每2万人设1所18班以上规模的初中。
三、目标任务
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从2013年开始,到2015年年底调整到位。调整到位后初级中学33所,完全小学150所(附属教学点270个)。
(一)城区中小学
规划城区现有6所初级中学,14所完全小学(附属教学点8个)。2013年调整到位后为6所初级中学、16所完全小学(附属教学点7个)。
①新一高中建成后,县一高中迁到新址,雪枫中学迁址于一高中原址。②涅阳二初中搬迁到雪枫中学原址,筹办局直属初级中学。③涅阳二初中原址筹办实验小学。④徐桥教学点迁址新建,筹办完全小学。⑤涅阳二初中原址筹办实验小学。
(二)农村中小学
1、初级中学
现有27所初级中学,调整到27所初级中学。
2、小学
农村小学,2015年调整到位后为134所农村完全小学、附属教学点263个(具体规划见附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县政府成立以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乡镇办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本乡镇办布局调整工作,切实解决布局调整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布局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县教育部门要统筹中小学布局调整,搞好学校布点规划,在政府领导下大力推进此项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把中小学作为城乡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划部门要根据城镇化需要,从城镇功能配套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出发,会同教育部门搞好城镇学校布点;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先学校用地,后开发用地”的原则,保障教育用地;财政部门要切实增加投入,支持城乡教育设施建设;编制部门要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合理安排调配中小学教职工。
(三)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各项教育投资项目与新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要紧密结合,必须按照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县乡财政要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支持力度,要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多渠道筹措学校建设经费。新型农村社区中小学校建设资金由县级政府负责统筹落实,学校不得举债建设。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可优先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学校建设。
(四)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学校撤并后需要寄宿的,由县级政府负责按照省定标准建设寄宿制学校或提供寄宿条件,为寄宿制学校配备教室、学生宿舍、食堂、饮用水设备、厕所、澡堂等设施和聘用必要的管理、服务、保安人员。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心理健康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师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科学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积极开展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动,确保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7号),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严厉查处接送学生车辆超速、超员和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坚决制止采用低速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以及拼装车、报废车等车辆接送学生。
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大班额”问题。各地要通过新建、扩建、改建学校和合理分流学生等措施,使学校班额符合国家标准。凡班额超标的学校不得再接收其他学校并入的学生。对教育资源较好学校的“大班额”问题,要通过实行学区制管理、联合办学或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
附件:镇平县农村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表
主题词:教育 学校 规划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