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镇政办文件 > 2007

镇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镇平县2007年农机化工作意见的  通   知
来源:县政府办公室 时间:2015-04-14
分享: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镇平县2007年农机化工作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OO七年三月七日
镇平县2007年农机化工作意见

  为促进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上级政策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工作,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落实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大力推广运用新机具、新技术,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强化农机安全管理,培育和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装备和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农机装备和农机化作业水平
全县的农机总动力要达到40万千瓦,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3.5,完成机耕80万亩,其中深耕35万亩,机械半机械播种80万亩,其中机引精播27万亩,机收65万亩,其中联合收割机收割56万亩,化肥深施36万亩。
(二)农机监理和培训
全年共检验拖拉机5000台,拖拉机挂牌入户2500台,办理驾驶证2500人,培训无证机手2500人,管理干部100名,培训联合收割机手120人,农机技术员1100人,送教下乡5200人(次),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农民工200人,培训农机大户600人,档案齐全。
(三)农机推广和行业管理
推广小麦联合收割机2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0台,玉米秸秆还田机、旋耕机80台,花生收获机30台,水稻育播秧机及其它新型机具18台。组织检测鉴定农机产品4种,检查生产经营户65户,农机经营总收入1.8亿元,引进联合收割机1000台,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1.2万亩。
(四)“千、百、十”农机示范工程创建活动
在去年创建的基础上,建好100个农机示范大户,12个农机化示范村。完善提高安字营农机化示范乡的工作标准。
三、主要工作
(一)认真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2007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惠农政策的投入力度,增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的数量和补贴范围。省财政投入8000万元左右,市财政投入500万元的配套资金,县财政也要投入50万元的配套资金。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三个扩大,一是扩大实施范围,在全县适宜机械作业的地区推广。二是扩大补贴机具的种类。在继续把大中型拖拉机、玉米秸秆还田机作为重点的基础上,扩大玉米收获机械补贴试点,启动花生收获机械补贴试点,增加玉米秸秆还田机械的补贴资金规模。三是适当扩大单机的补贴额度。对重点性大型机械和试点性补贴机械,以及农村计划生育中的独生子女户、双女户提高补贴比例。在操作上,要把这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加大向上争取项目的力度。要根据本地实际,将适应性强、质量好的农机产品尽可能纳入补贴之列,让购机农民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二是大力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和大中型农机具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效益,要把补贴机具、补贴对象、申报方式、优先补贴次序等向农民公开,让农民知情,鼓励引导农民发展大中型机械,更新配套机具,改善小型动力机械过剩、大中型机械不足、新型机具缺乏的现状,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三是切实搞好技术跟踪服务。县乡农机部门要成立技术服务队分片包干,做好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及新型配套机具的登记普查和后期的免费维修、调试和技术咨询服务,解决他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机械作业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农机装备优势。四是跟踪问效。对购机者除做到政策性保护外,还要对他们在经营过程中的用机情况、经济收入等方面做到建立档案、跟踪服务,确实维护广大购机户的切身利益。
(二)紧紧围绕农时季节,不失时机地抓好农机服务工作
“三夏”、“三秋”、冬春农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农机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认真组织机械,全力搞好服务。
“三夏”期间,要抓住“收、打、种”三个环节,不失时机地组织机械作业。在“收”的环节上,要把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机收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在引机数量和强化管理上要有所突破。一是及早做好准备工作。农机部门要及早行动,深入村、组、户搞好调查摸底,落实引机数量、作业地块和作业面积并签订作业合同。今年“三夏”要保证从外地引进大中型联合收割机1000台以上。二是抓好跨区作业的规范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检查,禁止散机盲目流动作业,严禁随意上路拦截机车,确保机车有序作业。三是切实搞好跨区作业各项服务工作。县乡都要成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明确人员负责接待外来机手,安排作业地块,农机、公安、交通、物价等部门要齐抓共管,保护农民和机手的正当利益,为跨区机收保驾护航。农机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机械安全作业检查,及时纠正违章,协调处理矛盾纠纷,切实搞好机械调配、维修、零配件供应等项服务,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保证作业质量,指导作业价格,为跨区作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打”的环节上,要着重抓好脱粒机、拖拉机等进场机具的安全生产。要组织农机监理人员深入田间、麦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查事故隐患,保证“三夏”安全生产。在“种”的环节上,要着重搞好旋耕机、灭茬播种机等农机新技术的推广运用,提高耕种水平,加快作业进度。
“三秋”生产中,一是突出抓好大中型拖拉机深耕。各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本地农机装备优势,组织引导本地大中型机械,合理规划,抓好机械调配,积极组织实施统一连片作业,最大限度地扩大深耕面积。同时,要针对本地机械保有量实际,联系引进外地大中型拖拉机、旋耕机,搞好“三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弥补机械不足,加快腾茬整地进度,保证整地质量。二是不失时机搞好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运用。农机推广部门要抢抓时机,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玉米联合收获、花生机械收获及化肥深施等新技术,要搞好宣传培训、试验示范、新技术跟踪问效及技术咨询服务,努力扩大农机服务领域。三是充分发挥各类农机作业队、农机协会、农机小集团及民间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服务功能,搞好有机户与无机户的联合,提高机械出勤率,服务好“三秋”生产。
大力开展以玉米秸秆还田为重点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坚持“禁为先、疏为重、用为本”的工作思路,一是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引导农民树立秸秆还田的重要性。二是利用购置补贴政策,重点加大对玉米秸秆还田机、秸秆青贮机械的购置补贴额度。
在冬春季节,农业机械要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植树造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的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机械装备优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
(三)抓好农机新技术推广和市场管理工作
农机推广工作要按照“稳粮、壮特、全面普及”的方针,从农、林、牧、副、渔等多方面考虑服务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搞好农机推广。一是继续围绕小麦生产,抓好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推广。重点搞好小麦联合收获技术、精匀播技术、沟播技术、化肥深施技术等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运用,确保作业面积稳中有进。二是围绕我县烟叶、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及已形成的林果基地、蔬菜基地、畜牧养殖基地等,推广适应的特色机械,如:烟田起垄机、铺膜机、花生收获机、树穴开挖机、微耕机、奶牛自动挤奶机、机械化牧草机等,使农机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三是搞好农机示范园区建设,农机总站今年在实施“千、百、十”工程中,重点搞好建立小麦生产、玉米秸秆机械还田、花生机械收获的示范。各乡镇要根据本地特点,至少建立一个新技术示范点。同时,要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召开农机具演示现场会,宣传新技术的优越性,提高和调动群众踊跃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建起县、乡、村三级推广网络,加大投入,建设农机试验示范基地,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加快农机化技术的转化应用。
农机市场管理工作要认真按照国家六部委文件要求和农机维修行业管理办法规定,完善农业机械服务市场的监管体系,质监、工商、公安、农机等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深入到农机生产厂家、供应、维修网点,对生产流通领域的大中型机械产品、零配件搞好生产许可证、推广许可证的查证工作,杜绝“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开展“农机打假护农的活动”,进一步净化市场,坚决遏制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县、乡、村各级农机服务组织是发挥农机作用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把培训和发展各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完善服务模式,增强服务功能作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一是因势利导,培育和发展各类新型服务组织。要通过对农机大户的经营指导、信息服务,及时发现和总结农机服务组织先进典型、做好宣传示范,表彰激励等有效措施,引导和带动农户加大对农机的投入,逐步建立起集体、股份合作、独资经营等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农机服务组织,并引导他们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机制,按照市场化、企业化的运营模式运作,促其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切实加强乡镇、街道办事处农机管理机构建设。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农业发展中心是农机服务体系的骨干,发挥着组织、协调农机作业、示范服务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但目前部分农机管理机构没有服务阵地,服务手段单一,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机服务工作的开展。因此,各乡镇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的向乡镇政府汇报业务工作,争取支持。要按照有服务场地、有服务设施、有服务项目、队伍健全稳定、业务素质高的要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保证乡镇农机站各项职能任务的完成。三是按照今年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精神,发展去年成立的农机专业协会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鼓励、扶持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开展农机销售、维修、作业、运输的“四大服务”,有条件的可成立农机大院,努力把农机经济做大做强,组织开展订单农机作业和“一条龙”系列化服务,逐步构建起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协会为纽带的新型农机化服务体系。
(五)抓好农机安全和教育培训工作
近年来,我县农业机械装备数量快速增长,为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农业机械量大面广,加之基层农机安全网络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因此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扎实推进“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一是广泛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要多种形式地宣传交通、农机等有关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广大机手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技术操作水平,增强机手安全防范意识。二是落实农机事故防范措施,要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农机整治活动,以整治“黑车非驾”为重点,集中力量查处农机违章行为。规范农机牌证管理工作,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手的培训关、审核关,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隐患。三是强化农机源泉管理。要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和方法,采取“一乡一策”、“一村一法”等措施,按照创建“农机安全村”的实施办法,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工作机制,在去年创建6个“农机安全村”的基础上,今年再创建3个。四是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网络和队伍建设。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明确1―2名农机执法人员,行政村要设立兼职农机安全管理员,建立多层次的农机安全管理网络。县农机管理部门要切实抓好农机执法人员的思想业务培训,学习法律知识,全面提升农机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五是加强领导,实施责任追究。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农机教育培训工作要按照“立足培训,拓宽渠道,增强活力”的方针,深入研究在当前培训生源组织难、培训对象单一的不利形势下搞好培训工作的新举措。一是加强联合,拓宽培训渠道。加强校乡结合,加强培训与监理与推广工作的结合,丰富培训手段,在搞好无证机手培训、机手复训等正常业务工作的同时,以农业结构调整为着眼点,拓宽培训领域,坚持开展送教下乡,为农业生产培训出更多的实用技术人才。二是要以全省开展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认证工作为契机,要抓紧申报“五小”管理员培训学校,全力抓好教学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抓好农机教师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更新、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塑造一支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队伍,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培训职能任务需要。三是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农机校要发挥“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优势,深入乡镇,宣传动员,组织生源。教师要面对市场,针对农村劳动力务工需求来组织教材,认真备课,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